窈窕通村郭,阴森接树林。
雨晴千嶂丽,云过半山阴。
地胜名幽谷,亭高号醒心。
多因公务暇,载酒此登临。
窈窕通村郭,阴森接树林。
雨晴千嶂丽,云过半山阴。
地胜名幽谷,亭高号醒心。
多因公务暇,载酒此登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山谷景象。首联“窈窕通村郭,阴森接树林”以“窈窕”形容山谷的曲折蜿蜒,与外界的村庄相连接;“阴森”则描绘了山谷内树木茂密、环境幽暗的特点。颔联“雨晴千嶂丽,云过半山阴”通过雨后的阳光照耀下群山呈现出的美丽景色,以及云雾飘过时山体半隐半现的景象,展现了山谷在不同天气下的多变之美。颈联“地胜名幽谷,亭高号醒心”赞美了山谷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静,同时点出了一座高高的亭子,其名称为“醒心”,暗示在这里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尾联“多因公务暇,载酒此登临”说明诗人是在公务之余,带着酒来此欣赏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谷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
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
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
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秪为灵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