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五韶光馀几许。轻暖轻寒,渐觉芳时暮。
落尽桃花飞尽絮。栏杆凭到无聊处。
试听梁间双燕子。岂解伤春,却作伤心语。
打叠愁肠千万缕。夜来那更风和雨。
百五韶光馀几许。轻暖轻寒,渐觉芳时暮。
落尽桃花飞尽絮。栏杆凭到无聊处。
试听梁间双燕子。岂解伤春,却作伤心语。
打叠愁肠千万缕。夜来那更风和雨。
这首清代词人沈纕的《蝶恋花·春暮》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以及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百五韶光馀几许",开篇即表达对春光消逝的惋惜,"百五"暗指春分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即春末时节。"轻暖轻寒,渐觉芳时暮",通过轻暖与微寒的变化,暗示春日的温暖不再,春意阑珊。
"落尽桃花飞尽絮"进一步描绘了春花凋零、柳絮纷飞的凄凉画面,渲染出暮春的寂寥。"栏杆凭到无聊处",词人倚靠栏杆,无事可做,只能独自品味这份闲愁,流露出深深的无聊和无奈。
"试听梁间双燕子"引入了燕子的意象,它们在梁间呢喃,似乎不解人间春愁,反而带来了让人心碎的言语。"岂解伤春,却作伤心语",暗示燕子的叫声也仿佛在诉说春的哀伤,触动了词人的敏感心灵。
最后两句"打叠愁肠千万缕。夜来那更风和雨",词人将自己的愁绪比作千万缕,形象地表达了愁绪之深重。而夜晚的风雨更增添了悲凉气氛,使得词人的愁苦无处不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暮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与燕子的意象,传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深深感慨和内心的孤寂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