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乖明昧,善恶异相征。
大慈降梵志,乘空各变形。
六千俱舍执,七众各休祯。
邪徒虚抗志,鍱腹浪求名。
身子多才智,陵化照机庭。
四辩无不可,六通奋英情。
乘权摧异见,伏邪同幽冥。
自知荧光劣,徒诤太阳精。
正邪乖明昧,善恶异相征。
大慈降梵志,乘空各变形。
六千俱舍执,七众各休祯。
邪徒虚抗志,鍱腹浪求名。
身子多才智,陵化照机庭。
四辩无不可,六通奋英情。
乘权摧异见,伏邪同幽冥。
自知荧光劣,徒诤太阳精。
这首诗描绘了正邪对立、善恶相辨的主题。诗人通过描述大慈之人的慈悲与智慧,以及他们如何以空灵之力改变自身形态,展现了正道的力量与光明。同时,也刻画了邪徒的虚妄与追求名利的空洞,对比之下,身子(可能指佛陀或代表正道的人物)的智慧与能力显得更加卓越。诗中提到的“四辩”和“六通”,分别象征着言语与智慧的辩才和全方位的神通力,进一步强调了正道的全面与强大。最后,通过“乘权摧异见,伏邪同幽冥”的描述,表达了正道能够克服异端邪说,使邪恶归于沉寂的愿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了正道的光辉与力量,同时也对邪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夷齐千载后,西山淡无姿。
贤人千载生,空林老蕨薇。
青青庙前柏,高高堂下碑。
空山阅今古,同与天地摧。
倜傥鲁连子,抱义不逢时。
片言为解纷,尺素杀军师。
耻秦誓蹈海,辞赵非金为。
颓波无回流,砥柱高崔嵬。
芳名在简策,壮士饮风仪。
人生如寄,休作千年调。
七十古来稀,有那个、长生不老。
富贫贵贱,都是命安排,从奸狡,谁能保,一世常常好。
如今眼底,故旧看看少。
客至便须留,管甚么、杯盘草草。
光阴后去,毕竟已无多,头白了,无分晓,费甚閒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