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千载后,西山淡无姿。
贤人千载生,空林老蕨薇。
青青庙前柏,高高堂下碑。
空山阅今古,同与天地摧。
倜傥鲁连子,抱义不逢时。
片言为解纷,尺素杀军师。
耻秦誓蹈海,辞赵非金为。
颓波无回流,砥柱高崔嵬。
芳名在简策,壮士饮风仪。
夷齐千载后,西山淡无姿。
贤人千载生,空林老蕨薇。
青青庙前柏,高高堂下碑。
空山阅今古,同与天地摧。
倜傥鲁连子,抱义不逢时。
片言为解纷,尺素杀军师。
耻秦誓蹈海,辞赵非金为。
颓波无回流,砥柱高崔嵬。
芳名在简策,壮士饮风仪。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名为《古诗五首(其四)》。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夷齐千载后,西山淡无姿”以历史上的两位隐士伯夷和叔齐为例,表达了对他们在千年后的形象逐渐淡化的感慨。接着,“贤人千载生,空林老蕨薇”进一步强调了古代贤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即使在他们去世后,他们的精神依然在世间流传,如同空林中的老蕨薇一般坚韧不屈。
“青青庙前柏,高高堂下碑”两句,通过描述庙前的柏树和堂下的石碑,象征着古代贤人的事迹被铭记和传颂。而“空山阅今古,同与天地摧”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或事物,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与天地一同经历岁月的洗礼。
“倜傥鲁连子,抱义不逢时”提到鲁仲连,一位以义气著称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那些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英雄的赞美。接下来,“片言为解纷,尺素杀军师”赞扬了鲁仲连仅凭一句话就化解了纷争,甚至胜过军事策略,体现了智慧的力量。
“耻秦誓蹈海,辞赵非金为”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引用,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坚持原则而不惜牺牲的英雄的敬佩。最后,“颓波无回流,砥柱高崔嵬”以河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象征着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些事物虽无法逆转,但仍有坚定的意志和力量,如砥柱山一样屹立不倒。
“芳名在简策,壮士饮风仪”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古代贤人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篇章中,他们的精神和行为将激励后人,如同壮士饮风般,展现出不屈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时间、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本约同来谒帝阍,忽随川浪去东奔。
九重圣主方虚席,千里高堂尚倚门。
世德只应荣伯仲,诗名终自付儿孙。
遥怜月落清淮上,寂寞何人吊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