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楷长老》
《赠楷长老》全文
宋 / 李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灵源独耀脱根尘,岂论空身与色身。

若论有无宁见法,须知开悟不因人。

病瘖得味难形语,走饿还家忽忘贫。

薪火相交多少险,烦师与众指迷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kǎichánglǎo
sòng /

língyuán耀yàotuōgēnchénlùnkōngshēnshēn

ruòlùnyǒuníngjiànzhīkāiyīnrén

bìngyīnwèinánxíngzǒu饿èháijiāwàngpín

xīnhuǒxiāngjiāoduōshǎoxiǎnfánshīzhòngzhǐjī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题目为《赠楷长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宗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禅法修持的一种理解和体悟。

"灵源独耀脱根尘"一句,用灵源比喻心灵之泉,独耀则是指内在的光明,这两词都是形容心性自在、超然物外的状态。"岂论空身与色身",这句话表达了对肉体和精神的区分,不再执着于形式上的差别。

"若论有无宁见法",这里的"有无"指的是世间万象的存在与不存在,而"宁见法"则是指到达真理的境界。"须知开悟不因人",这句话强调了觉悟是自发的,不依赖于外在的人或物。

接下来的两句"病瘖得味难形语,走饿还家忽忘贫"则描绘了一种心灵的体验。当内心如同患病之人尝到了滋味时,那种境界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当一个修行者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时,即便是在困顿中,也会忽略掉物质上的贫乏。

最后两句"薪火相交多少险,烦师与众指迷津"则表现了诗人对禅法修持中的困难和挑战有深刻的体认。"薪火相交"比喻的是修行过程中内心的挣扎和冲突,而"许多险"则是这些挣扎带来的危险和考验。"烦师与众指迷津",这里的"烦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在禅法修持上求教于师长,而"迷津"则是形容心灵的迷茫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差异,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内心觉悟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宋代禅宗文化中对个人修行和心灵自在的重视。

作者介绍

李复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浣溪沙.咏梅花,赠画中美人

露叶如啼欲恨谁。巡檐索笑事难追。

年年燕子不曾归。

梦去偶题浓淡字,愁来长蹙浅深眉。

一春惟有捧心悲。

(0)

卖花声

楼上晚钟残。灯火更阑。一枝铜笛恐春寒。

满地青苔仙羽冷,风起清坛。花事易阑珊。

春梦蒲团。相思人在碧云端。

只有当时明月影,还到阑干。

(0)

风入松.题谢文节公遗琴,奉简素江先生按谱

太和终古在人间。古调至今弹。

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黄钟律中彻天关。

名教自安闲。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

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

(0)

清平乐.春尽,和姊锳作

晚楼雅定。帘卷东风紧。弱酒乱浇心上冷。

摇碎一窗灯影。灵魂不肯轻销。无端瘦减侬腰。

却又无愁无病,等闲过了今朝。

(0)

清平乐.春日.见继昌《左庵词话》

柳摇花颤。吹遍东风软。好梦惊回莺百啭。

天远何如人远。乍寒乍暖无凭。一宵几遍阴晴。

猜着天公情性,算他真个聪明。

(0)

蝶恋花.暮春

春暮寻春芳草岸。绿暗红稀,已把韶华换。

隔树犹闻莺语乱。柳丝不挽春回转。

杜宇啼残春梦短。脉脉离愁,人比春还远。

把酒问天天不管。罗衣飞得春花满。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