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风入松.题谢文节公遗琴,奉简素江先生按谱》
《风入松.题谢文节公遗琴,奉简素江先生按谱》全文
清 / 小怀   形式: 词  词牌: 风入松

太和终古在人间。古调至今弹。

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黄钟律中彻天关。

名教自安闲。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

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

(0)
鉴赏

这首词以“风入松”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谢文节公遗琴的赞美与缅怀,同时寄寓了对素江先生的敬意。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遗琴的不朽之美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太和终古在人间”,开篇即点明了遗琴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仿佛永恒的和谐之音始终回荡于世间。“古调至今弹”,强调了这曲调虽古老却依然能被世人欣赏与传唱,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跨越时空的魅力。“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通过将遗琴与埋剑相比较,突出了遗琴虽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其清散之音,如同宝剑一般坚韧不屈,象征着遗琴的珍贵与不朽。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这里以珠璧比喻遗琴的音色之美,表达了对谢文节公音乐才华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音乐如同珠玉般珍贵,值得反复品味。“黄钟律中彻天关,名教自安闲”,黄钟律象征着正统与权威,此处表达了遗琴之声能够穿透天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教化力量,使人心灵得以安详与平静。

“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通过雉媒与鼎镬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遗琴之音能够化解冲突,带来和平与愉悦,让寻求美好事物的人们感到心满意足。“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最后两句总结了遗琴的风度与影响力,指出其不仅在千秋之后仍能影响后人,更能在心灵深处留下温暖与和谐的印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遗琴的赞美,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小怀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德麟夜相过用前韵作

王孙未放木兰舟,忆别亲知与访求。

软语斗牛迷后雁,伤心波浪没浮鸥。

灯前有喜新佳句,泉下无惭旧俊游。

颍尾可居邻可卜,白蘋红蓼共君休。

(0)

感事·其二

人心端可见,戎马几时休。

往哲真能恨,来贤更用愁。

只应当日泪,常共大江流。

汉县寥寥甚,今为辅帝州。

(0)

浮甘亭上

浮甘亭上拂征衣,欲起羁愁却自非。

莺去青阴犹转响,月来碧嶂有馀辉。

三英何处同行乐,百丑无堪独息机。

好濯缨尘惜蘋藻,从教尘土半天飞。

(0)

圆机游秦州有诗相寄辄次韵作

风雨关心一梦难,欲于何地见征鸾。

街亭应念贬三等,垄坻须怜持两端。

休听鼓鼙参将幕,已惊铅椠误儒冠。

瑶音有底能相寄,不作龙钟俗吏看。

(0)

总管刘观察相饯于高岩经句杨朝奉出所和诗即席再赋

花开为客向金城,待得无花羸马行。

柳荫高岩开祖帐,月摇洛水话离情。

将军精悍千山耸,宾客风流一笛横。

更愧新昌孙子在,诗成白眼得清明。

(0)

再和

须臾变物止樊蝇,宛转迷人下马陵。

何处周公勤小物,几时孔子又多能。

堇荼自采还堪喜,菅蒯谁从便可憎。

一到高堂荣采目,绝胜长道困钩膺。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