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终古在人间。古调至今弹。
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黄钟律中彻天关。
名教自安闲。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
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
太和终古在人间。古调至今弹。
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黄钟律中彻天关。
名教自安闲。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
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
这首词以“风入松”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谢文节公遗琴的赞美与缅怀,同时寄寓了对素江先生的敬意。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遗琴的不朽之美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太和终古在人间”,开篇即点明了遗琴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仿佛永恒的和谐之音始终回荡于世间。“古调至今弹”,强调了这曲调虽古老却依然能被世人欣赏与传唱,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跨越时空的魅力。“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通过将遗琴与埋剑相比较,突出了遗琴虽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其清散之音,如同宝剑一般坚韧不屈,象征着遗琴的珍贵与不朽。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这里以珠璧比喻遗琴的音色之美,表达了对谢文节公音乐才华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音乐如同珠玉般珍贵,值得反复品味。“黄钟律中彻天关,名教自安闲”,黄钟律象征着正统与权威,此处表达了遗琴之声能够穿透天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教化力量,使人心灵得以安详与平静。
“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通过雉媒与鼎镬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遗琴之音能够化解冲突,带来和平与愉悦,让寻求美好事物的人们感到心满意足。“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最后两句总结了遗琴的风度与影响力,指出其不仅在千秋之后仍能影响后人,更能在心灵深处留下温暖与和谐的印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遗琴的赞美,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