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人日立春》
《人日立春》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人日逢春日,韶华此又新。

暂归持斧客,犹是读书人。

别久交游敬,年深骨肉亲。

升平占霁景,爱国赋诗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人日与立春相遇的情景,展现了时光流转中的新气象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人日逢春日,韶华此又新”,开篇点题,人日与春日相逢,标志着一年新的开始,韶华重焕,充满生机与希望。这里运用了“逢”字,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交汇与生命的循环。

颔联“暂归持斧客,犹是读书人”,通过对比“暂归”的持斧客与“犹是”的读书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多样性的思考。持斧客可能象征着暂时放下书本,投身于劳作或事务的人,而“犹是读书人”则强调了即使在忙碌中,读书人依然坚守内心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坚持。

颈联“别久交游敬,年深骨肉亲”,这两句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变化与深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老朋友之间的敬意更加深厚,亲人之间的情感也愈发紧密。这不仅是对友情和亲情的赞美,也是对时间力量的感慨。

尾联“升平占霁景,爱国赋诗频”,在和平盛世的背景下,诗人欣赏着晴朗的景色,频繁地创作诗歌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生活与社会变迁的交织,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国家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登蚕·其一

林间叶半空,腹中丝欲生。

已老意更急,食如风雨声。

纬萧外周防,条枝中交萦。

鼠雀尔无来,共愿十日晴。

(0)

宿灵岩寺

叠翠围僧国,幽栖孰有才。

名高仍可隐,骨俗岂宜来。

花发松香没,云销石色回。

何年脱身去,心委像前灰。

(0)

蝶恋花.福州横山阁

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

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

楼阁峥嵘天尺五。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

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

(0)

哭驾部舅

外门推望郎,天启眉干白。

揭揭廊庙器,仕道无枉尺。

仁义允蹈之,言行可法则。

优为君子儒,彬彬见文质。

伊川有夫子,四海尊学术。

燕申乡里化,语默世不识。

公时列高弟,见独蚤入室。

从容为邦问,领略济时策。

海涵而地负,光辉日充实。

向来坐省中,能事已籍籍。

出入群公间,持论颇正色。

皦皦活国心,周召可辈伯。

朝廷公议丧,牛李计方得。

道大固不容,青蝇工点璧。

知难襆被去,回首帝阍隔。

嗟嗟已衰俗,弗俾蒙其泽。

出把使者节,顾未远亲侧。

荣耀老莱衣,孝心惟惕惕。

温寻故时学,委蛇山水国。

澄清足暇裕,荐延颇推择。

宛彼南阳族,食指居数百。

衣冠日零替,贫有未葬骨。

嘅然斥馀赀,黄壤即安宅。

于公已高门,叔敖有阴德。

敌马祸中原,南迁例奔迫。

故林无巢归,瓦砾漫阡陌。

艰难更道路,扶病亲药石。

肩舆岂久堪,命数奄兹厄。

铭旌瘴烟里,过者为悽恻。

无儿但有孙,尚可付窀穸。

坟墓五千里,河洛兵未息。

招魂动楚些,路远迷南北。

鲰生愧无似,忘年樽俎客。

提携在斯文,恨不借羽翮。

去春失所恃,钜痛摧肝膈。

衔哀赴丧所,寸步且如棘。

犹期见渭阳,慰我孤苦极。

伤心舍我去,泪落满裀席。

遥知凛生气,千古犹不没。

夜中梦见之,话言及畴昔。

谓公犹在世,眼明失心疾。

山风忽惊起,月朗清露滴。

(0)

夜游漓江上

漓江开遍四时花,游览都忘屐齿赊。

风景虽宜秋向老,关山无奈客思家。

漏传楼上三通鼓,水落滩头几尺沙。

京国未归乡信断,阵鸿何处贴云斜。

(0)

卷耳解

闺阃诚难与国防,默嗟徒御困高冈。

觥罍欲解痡瘏恨,采耳元因备酒浆。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