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傍丹梯,新颜手自题。
空涵龙洞雨,壁污燕巢泥。
树色围春昼,书声杂暮溪。
南园花正发,携酒听莺啼。
筑室傍丹梯,新颜手自题。
空涵龙洞雨,壁污燕巢泥。
树色围春昼,书声杂暮溪。
南园花正发,携酒听莺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英薮山上建造一处山房的景象和心情。开篇“筑室傍丹梯,新颜手自题”两句表明诗人亲手建造并装饰自己的小屋,这里的“新颜”指的是新的墙面或是新的装饰,而“手自题”则显示了诗人的个性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接着,“空涵龙洞雨,壁污燕巢泥”两句写出了山房所处环境的湿润。这里的“空涵龙洞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场不见天日的细雨,而“壁污燕巢泥”则是对室内环境的一种刻画,既表现了自然界的侵蚀,也隐含着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意境。
第三句“我树色围春昼”中,“我树”可能指的是诗人亲手栽植或喜爱的树木,它们在春日里形成了一片绿荫,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勃和安宁自足。第四句“书声杂暮溪”,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沉浸于书卷之中,即使到了傍晚时分,也不愿离开这份宁静,只是偶尔被远处溪水的声音所打扰。
最后,“南园花正发,携酒听莺啼”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山房里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喜悦。这里的“南园花正发”指的是春天南边的园中百花盛开,而“携酒听莺啼”则是诗人带着酒,静坐于此,聆听鸟鸣之声,以此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隐逸自适、与世无争的心境。
元龙湖海士,豪气老不除。
庞公解脱人,法界一蘧庐。
宝藏且不顾,家资何足储。
一朝四壁空,聊与妻孥居。
今我贫病老,视身犹赘馀。
室中亦何有,但有数箧书。
饥寒士之常,肯叹食无鱼。
一官有微禄,二顷亦可锄。
腾腾苟任运,水到自成渠。
青松千岁姿,擢质万仞冈。
霜根初茁秀,气已凌千章。
去天尺五地,雨露先众芳。
晨光为膏沐,鬣鬣倾扶桑。
故应神物护,茂叶成深苍。
尔来向三纪,已作拿云骧。
岂惟蔽牛马,固已中栋梁。
上有参天枝,下有延年肪。
苍荫被草木,皆为芝木香。
众鸟不敢巢,或来孤凤凰。
会当回万牛,一柱来明堂。
却顾冰涧底,岁寒永相望。
世以势论士,君诚不如人。
扬扬乘轩者,志满气甚振。
外见七尺躯,中有万斛尘。
凿枘固难入,鹗鸾岂相伦。
炙手苟可热,行路为雷陈。
高栖冷如铁,骨肉不得亲。
谁能独无死,荣辱久乃真。
危心如危弦,未断先凛凛。
风庭忽知秋,中夜不安枕。
力行无远涂,积缕成重锦。
男儿未盖棺,雅志安得寝。
荣衰非所念,身世固已审。
亦复羡久生,聊为老篯饮。
是公固麟凤,入兽不乱群。
吴侬欲争席,但见一幅巾。
篮舆从逋客,上下寂寞滨。
却行共谈笑,愧此礼意亲。
行行得西庵,杉竹含清薰。
解衣静盘礴,虚窗蕙烟纷。
濡毫散珠玑,咳唾不自珍。
曳屣转山足,长林蔽浮云。
旁连众迤逦,上有高嶙峋。
穹窿见深洞,划如敞重闉。
往者玉京子,翔空驾飙轮。
于今蜕骨在,坚重踰苍珉。
颇欲穷其源,燃犀问蛇神。
钩穿忽无间,信有仙凡分。
却寻招提路,松风亦随人。
潺潺石桥水,洗尽荆吴尘。
胡床兴不浅,已觉千山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