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日令休吏,官曹停簿按。
深居念驰光,忽忽自兴叹。
七十称寿翁,我今已过半。
时命岂不知,胡为此羁宦。
况兹山野性,放荡破崖岸。
应接人事间,何时无谤讪。
屡诵小雅章,惧为朋友怨。
忽传故人书,远道情不问。
上言久别离,下有加餐饭。
赠我新诗谣,金碧光凌乱。
鹓鸾不铩翮,龙虎谢鞿绊。
乃知鞲上鹰,不及蒿下鴳。
往事那复追,来今犹可谏。
终当颍水滨,躬耕为尔伴。
除日令休吏,官曹停簿按。
深居念驰光,忽忽自兴叹。
七十称寿翁,我今已过半。
时命岂不知,胡为此羁宦。
况兹山野性,放荡破崖岸。
应接人事间,何时无谤讪。
屡诵小雅章,惧为朋友怨。
忽传故人书,远道情不问。
上言久别离,下有加餐饭。
赠我新诗谣,金碧光凌乱。
鹓鸾不铩翮,龙虎谢鞿绊。
乃知鞲上鹰,不及蒿下鴳。
往事那复追,来今犹可谏。
终当颍水滨,躬耕为尔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在除夕之日得到好友王深甫的书信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岁渐长的感慨以及对仕途与人生选择的反思。
首句“除日令休吏,官曹停簿按”描绘了除夕日官员休假的情景,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接着,“深居念驰光,忽忽自兴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自我反思。
“七十称寿翁,我今已过半”中,诗人以七十岁的寿翁为参照,感叹自己已过半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忧思。“时命岂不知,胡为此羁宦”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疑惑与不满,对仕途束缚的无奈。
“况兹山野性,放荡破崖岸”展现了诗人向往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应接人事间,何时无谤讪”则反映了诗人对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批评与误解的无奈。
“屡诵小雅章,惧为朋友怨”表明诗人重视友情,担心自己的言行会招致朋友的不满。“忽传故人书,远道情不问”描述了收到老友书信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上言久别离,下有加餐饭”体现了诗人对老友的关心与问候。“赠我新诗谣,金碧光凌乱”则表明老友不仅寄来了书信,还附上了新作的诗歌,增添了诗中的情感色彩。
“鹓鸾不铩翮,龙虎谢鞿绊”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世俗束缚。“乃知鞲上鹰,不及蒿下鴳”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
“往事那复追,来今犹可谏”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对未来有所作为。“终当颍水滨,躬耕为尔伴”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与朋友共享宁静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
相逢唯道在,谁不共知贫。
归路分残雨,停舟别故人。
霜明松岭晓,花暗竹房春。
亦有栖闲意,何年可寄身。
何处寻云暂废禅,客来还寄草堂眠。
桂寒自落翻经案,石冷空消洗钵泉。
炉里尚飘残玉篆,龛中仍锁小金仙。
须将二百签回去,得得支公恐隔年。
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
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
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
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
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
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
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
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