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久不作,大道将已矣。
吾生既无之,惟有幸夕死。
殷勤谢良友,远涉西江水。
方从草庐公,共究鹅湖旨。
纷纷朱陆议,窃幸窥端倪。
奈何执德偏,一聘翻然起。
春秋严内外,乾坤定冠履。
西蜀已空亭,箕山仍洗耳。
迢迢返岩阿,惟当随鹿豕。
圣人久不作,大道将已矣。
吾生既无之,惟有幸夕死。
殷勤谢良友,远涉西江水。
方从草庐公,共究鹅湖旨。
纷纷朱陆议,窃幸窥端倪。
奈何执德偏,一聘翻然起。
春秋严内外,乾坤定冠履。
西蜀已空亭,箕山仍洗耳。
迢迢返岩阿,惟当随鹿豕。
这首元代诗人潘音的《远游》诗,以深沉的哲理和清雅的文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首句“圣人久不作,大道将已矣”,诗人感叹自古以来圣贤不再,大道似乎即将消逝,流露出一种对道德衰落的忧虑。接着“吾生既无之,惟有幸夕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虽身处乱世,但仍有幸能在夜晚死去,似乎在暗示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殷勤谢良友,远涉西江水”,诗人向好友告别,准备踏上遥远的旅程,西江水象征着未知与挑战,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决绝与坚定。接下来“方从草庐公,共究鹅湖旨”表明诗人将追随某位高人,深入探讨哲学与道德的奥义,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
“纷纷朱陆议,窃幸窥端倪”中,“朱陆”指的是朱熹与陆九渊两位宋代理学大家,此处指出了当时学术界的纷争,而诗人则暗含自己能有幸窥见其中一二的幸运。然而,“奈何执德偏,一聘翻然起”揭示了诗人对于道德偏执的批判,以及对社会上某些人因一己之见而改变立场的讽刺。
“春秋严内外,乾坤定冠履”运用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典故,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秩序的尊重。接着“西蜀已空亭,箕山仍洗耳”引用了古代隐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最后,“迢迢返岩阿,惟当随鹿豕”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与鹿豕为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与自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江南地暖得春早,老眼观梅尝草草。
今冬最暖春最迟,忽忆诚斋南海藁。
解道晴暄殊欠寒,城中未有梅花看。
却入山深最寒处,雪照冰溪才一树。
乃知山中人,不受人閒尘。
宁使风饕雪虐寒到骨,转寒转有寒精神。
荒厓之底,野水之滨。
太虚为室天为邻,只有明月情相亲。
一团不冰今夜月,一片不飞今岁雪。
雪意自怕老夫寒,月意宁知老夫拙。
呼上山来强索诗,一花两花春未知。
南枝尽迟迟尽奇,槎牙不要东风吹。
酣晴酿日付桃李,定自不肯君同时。
举杯吞月和花嚼,月自寄胸花不觉。
少焉花亦到胸中,各自去寻诗约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