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穗西窗烛影摇。归期未卜别情遥。
秋风应望灞陵桥。
贻我相思江柳结,催人消息井梧飘。
自缄幽恨托回潮。
红穗西窗烛影摇。归期未卜别情遥。
秋风应望灞陵桥。
贻我相思江柳结,催人消息井梧飘。
自缄幽恨托回潮。
这首《浣溪纱》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吴昌绶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首句“红穗西窗烛影摇”,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西窗之下,红穗轻轻摇曳,烛光在微风中闪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孤独的氛围。这不仅勾勒出了离别前的场景,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归期未卜别情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归家的时间未知,离别的愁绪却已弥漫,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相聚的渴望。这两句通过对比,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秋风应望灞陵桥”则将思绪引向了更为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灞陵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此处借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贻我相思江柳结,催人消息井梧飘”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相思之情比作江边结成的柳絮,随风飘散,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井边梧桐叶的飘落,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着等待与期盼中的寂寞与无奈。
最后,“自缄幽恨托回潮”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遗憾,只能通过回潮(潮水)来寄托这份难以言说的情感。回潮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象征着情感的循环往复,无法彻底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复杂心理,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