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坐,独与月相亲。
听彻梅花人不见,烧残瑞脑漏初沉。何事惹愁深。
清夜坐,独与月相亲。
听彻梅花人不见,烧残瑞脑漏初沉。何事惹愁深。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夜晚的场景,诗人独自一人,与明月相伴,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幽的氛围。首句“清夜坐,独与月相亲”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那里,与皎洁的明月相依为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接着,“听彻梅花人不见”,诗人似乎在倾听远处梅花的轻吟,但周围却无人陪伴,这既是对自然之声的细腻捕捉,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这里的“梅花”不仅指自然界中的梅花,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而又难以触及的事物或情感。
“烧残瑞脑漏初沉”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瑞脑是一种香料,常用于祭祀或营造气氛,其燃烧的过程象征着时光的缓缓流逝。当瑞脑燃尽,滴漏初沉,意味着夜晚已接近尾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思绪的流转与时间的无常。
最后,“何事惹愁深”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面对月光、梅花和燃烧殆尽的瑞脑,诗人不禁思考起引发自己愁绪的根源,流露出对生活、情感或是某种未解之谜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展现了清幽夜晚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哲思。
前峰俯伏如象卧,后岩蹲踞如狮坐。
东南朝拱朗公山,路接鸡鸣寨下过。
中间掩映梵王宫,五花宝殿高玲珑。
石门深锁观音洞,峭壁斜生摩顶松。
松枝遥指天门树,老禅创始开山处。
面前涌出甘露泉,流浆香积厨房去。
香积厨中杖锡泉,黄龙白鹤相通连。
又添平岸池头水,净洗菩提种福田。
一重流水一重竹,竹编尽是山僧屋。
上方下界知几重,银杏红椒满空谷。
山僧汲水煮新茶,茶罢焚香看佛牙。
莫言此事为虚诞,请君更问铁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