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头宿草已多时。苦相思。赋新诗。
人去薇垣,并遣问袁丝。
犹谓云阳人尚在,归执手,共倾卮。
今年闻雁不胜悲。已心灰。泪如縻。
又道袁丝,坟上白杨枝。
天地榛芜人去也,耆旧传,更论谁。
湘头宿草已多时。苦相思。赋新诗。
人去薇垣,并遣问袁丝。
犹谓云阳人尚在,归执手,共倾卮。
今年闻雁不胜悲。已心灰。泪如縻。
又道袁丝,坟上白杨枝。
天地榛芜人去也,耆旧传,更论谁。
这首《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词中通过“湘头宿草”、“苦相思”、“赋新诗”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浓郁的哀愁氛围。诗人借雁的南飞和白杨枝的生长,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人去薇垣,并遣问袁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怀念,同时寄希望于友人能通过某种方式传达思念之情。“犹谓云阳人尚在,归执手,共倾卮”,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渴望,想象着与友人再次相聚,共享欢愉的场景。
“今年闻雁不胜悲。已心灰。泪如縻”,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绝望,即使听到雁声,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心已灰冷,泪水如线,难以自抑。最后,“又道袁丝,坟上白杨枝。天地榛芜人去也,耆旧传,更论谁”,以坟上白杨枝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终结,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世间再无相似之人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情悼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