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辛卯元日三首·其三》
《辛卯元日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十年争席听渔樵,办著心情耐寂寥。

老觉岁华殊易迈,愁嫌日晷似难消。

纵无诗句题桃板,也有春光到柳条。

何限贵人近俱夭,镇长穷健不逍遥。

(0)
翻译
十年来专心倾听渔夫和樵夫的交谈,调整心态去忍受寂寞。
年老后觉得岁月流逝得特别快,愁绪却感觉时光难以消磨。
即使没有诗句去写在桃木板上,春天的阳光也会照到柳树梢头。
多少富贵之人寿命短暂,而我总是贫穷但身体健壮,无法享受悠闲的生活。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
争席:比喻专心致志。
渔樵:渔夫和樵夫,代指民间生活。
心情:内心感受。
寂寥:寂寞孤独。
老觉:老来感觉。
岁华:岁月。
殊易迈:特别迅速流逝。
愁嫌:愁绪嫌恨。
日晷:太阳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诗句:诗文。
题桃板:在桃木板上题诗。
春光:春天的景色。
柳条:柳树的枝条。
贵人:富贵之人。
俱夭:都短命。
镇长:总是。
穷健:贫穷但健康。
逍遥:自由自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中晚唐五言绝句风格。诗人以深邃的笔触和内省的情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易逝以及个人心境的感慨。

"十年争席听渔樵,办著心情耐寂寥。" 这两句描绘诗人十年来在世俗纷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倾听着渔人的歌声,内心却是孤独与寂寞。这里的“办著”指的是安排和整理,表明诗人对自己的情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老觉岁华殊易迈,愁嫌日晷似难消。"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时光感和忧虑。随着年纪的增长,时间变得越发宝贵,每一天都显得弥足珍贵,令人生出无尽的愁绪。

"纵无诗句题桃板,也有春光到柳条。" 这两句表达了即使没有文字来记录和赞美那些美好的时刻,也不影响春天的到来带给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桃板”通常是指用以记录事物或作为诗词题材的地方,这里则指代诗人虽未能留下诗句,但春光依旧照耀在柳树之上。

"何限贵人近俱夭,镇长穷健不逍遥。" 最后两句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健康长寿的渴望。“贵人”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他们也难逃时光的摧残,纷纷辞世。而“镇长穷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的心愿,即便是在物质上的清贫中,也能做到内心的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次韵沃梅泉见寄咏稼隐相过之乐并督作诗·其二

梅压沧浪密复疏,临流几度濯緌絇。

侯封富贵归千首,身计行装挂一壶。

文饮暂教吾辈共,骚坛谁道我军孤。

汾亭洗尽筝琵耳,重理丝桐縆老梧。

(0)

次韵沃梅泉见寄咏稼隐相过之乐并督作诗·其一

星聚何曾奏少微,浮萍桂海偶相随。

掺袪东阁吟梅处,眵目寒窗点易时。

自叹两翁馀口业,悬知千载有心期。

啼猿唳鹤初无事,怕有行人怪说诗。

(0)

杂兴四首·其三

满目风埃落日低,拳支醉颊面山西。

平堤树密欲藏寺,古渡舟横不碍溪。

渺渺几竿秋水净,哑哑三匝夜乌啼。

老来独有诗情在,口占新晴付小溪。

(0)

过钱塘旧京

曾逐东风过曲江,人间俯仰隔兴亡。

江头潮涸趋渔浦,山下城空失凤凰。

漠漠黄埃昏草棘,悠悠陈迹阅星霜。

由来离黍游麋地,不分铃鸣替戾冈。

(0)

予家世居富山久矣世有隐德老坡所谓我家韦布三百年惟有阴功不知数盖类是也因作此以记其实且以勉族氏子弟云·其二

家住青溪东复东,林霏岚影暗葱茏。

山排闼入蹲苍虎,水抱村流卧玉龙。

田画井疆前后陇,冈横乾艮两三重。

客来若问诛茅地,落日云飞第一峰。

(0)

宋月山以陶金户遁山中值雪有诗次韵访之

金沙潭头石赑屃,冻蚁纷纷半僵死。

淘江漉海撄龙鳞,领使省金蹲虎兕。

欲将江浙饱虚牝,遮盖谁施千丈被。

先生误堕世网中,死灰更溺无遗燬。

携家北走入深山,雪中高卧那能起。

世间得丧何足道,坎止流行一弹指。

忍冻孤吟寒士歌,力将冰檗战纨绮。

君穷无比我更穷,湿沫难击三千里。

明朝裹饭约共话,炯炯方瞳岩壑里。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