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其二奉别诸同官》
《水调歌头·其二奉别诸同官》全文
宋 / 吴潜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愿诸公,皆衮衮,喜通津。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馀生。

若见江南苍鴚,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

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潜的《水调歌头·其二·奉别诸同官》,是一篇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诗作。

诗人以“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开篇,设定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景。阳关是古代边塞之地,常用来比喻离别之苦,而烟雨迷漫则增加了这种离愁的氛围。

接下来的“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旧地依然怀念之情。浮屠指的是佛教的塔庙,三宿桑下可能是形容旅途中的停留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这一代人的离合无常感到哀愁。情钟指的是对同辈之人的深厚感情,而聚散匆匆如浮云一般的变化,不禁让人感叹世事难料。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则是诗人对于朋友们未来相见的不易预测和期待。上下四方指的是天南地北,无处不是行者流转之地,而后会是否能够如期,则充满了未知数。

“愿诸公,皆衮衮,喜通津”是对朋友们的美好祝愿。衮衮形容人多而显得庄重整齐,喜通津则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顺利地达成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馀生”表明诗人决定结束仕途生活,返回田园去过一种简单的农耕生活。老夫自指,归隐则是回到山林中隐居,而耕钓即是指种植和捕鱼等自然经济活动。

最后,“若见江南苍鴚,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则是一段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祝愿。江南苍鴚和江东黄耳可能是指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友人,而诗人希望能够在这些地方停留,甚至寄去书信声音,不必吝啬。而强阁儿女泪则可能是形容离别之情的苦涩,有酒且频倾则是一种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聚散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吴潜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题会真道堂

八客一道士,临风举茗盏。

孔老业不同,同具看山眼。

其六惟坤珍,三实吴楚产。

禀气殊东西,粹美无可柬。景仙幻斯堂,土阜高?嵼。

飞来九叠云,城阙不可限。

泉贝似神助,草棘使鬼刬。

有官颓厥府,视此得无赧。

秘箓诵琅函,芳字纪玉版。

他时千柱宫,咄嗟了鸠僝。

吾侪昔英妙,文采炳虓虥。

暮年阅世故,豪气就磨铲。

愿超栩栩梦,不受俗网绾。

未信结邻楼,尚隔剑门栈。

壁间鬼谷像,怪睛一何睅。

似与堕圯履,粉饰增著撰。

滋长事为心,予欲刊蠹简。

春色浮汀洲,荻笋初可馔。

焉得逡巡手,百瓮漉醴盏。

醉魂遨太清,万劫一笑莞。

(0)

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

青藜夜照玉堂直,外补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艺能累,天下善书今第一。

魏晋力命王略帖,摹临有过无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隶,兼有与可伯时癖。

小者士庶携卷轴,大者王侯掷缣帛。

门前踏断铁门限,苦向王孙觅真迹。

有时乘兴扫龙蛇,图画纸素动成疋。

有时厌俗三叹息,何乃以此为人役。

如池如沟弃残墨,如冢如陵堆败笔。

太湖西畔松雪斋,七弦风清碧山碧。

桃花水肥钓鳜鱼,春雨春风一蓑笠。

胡为拾此复尘埃,鸣鞭更上金台驿。

白马四十二章来,一大藏今五千帙。

订讹补讹重缮写,金字琅函较甲乙。

考工记属冬官卿,润文使专宰相职。

北门学士董此事,一儒迥胜缁辈百。

精神如玉鬓如漆,天上知己密如栉。

省台要官俱可得,还自管城子中出。

右军写经博白鹅,孰与明时见数多。

(0)

次韵谢董君读予诗稿·其一

少年客洛走缁尘,自倚诗才敌万人。

岳耸河奔争气势,霜严月朗借精神。

镜中颜状惊非昔,笔底工夫苦不新。

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

(0)

晓发秀州城南

较似苏湖郡,无山四渺然。

近城先见塔,出户即乘船。

晓泽升红日,秋光际碧天。

稻粱无不足,最忆旧丰年。

(0)

送赵子昂

文赋早知名,君今陆士衡。

真能辨龙鲊,未可忘莼羹。

剩喜脩途辟,深防俗目惊。

时闻黄耳信,缓步取公卿。

(0)

九月初五日

暮雨萧萧鼓角风,草枯木落雁横空。

每逢九日不胜感,垂近七旬无奈穷。

螃蟹今年犹未有,茅柴我辈亦堪中。

篱边瘦菊青如粟,已胜芙蓉万朵红。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