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初五日》
《九月初五日》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暮雨萧萧鼓角风,草枯木落雁横空。

每逢九日不胜感,垂近七旬无奈穷。

螃蟹今年犹未有,茅柴我辈亦堪中。

篱边瘦菊青如粟,已胜芙蓉万朵红。

(0)
注释
暮雨:傍晚的雨。
萧萧:形容风雨声凄凉。
鼓角风:战鼓和号角的声音随风传来。
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不胜感:感触极深。
七旬:七十岁。
无奈穷:无可奈何的困苦。
螃蟹:秋季美食,象征丰收。
犹未有:还没有。
茅柴:粗劣的食物,比喻生活简朴。
瘦菊:瘦弱的菊花。
青如粟:颜色青翠如小米。
芙蓉:荷花。
万朵红:成千上万朵红花。
翻译
傍晚时分,风雨交加,鼓角声在风中飘荡,草木凋零,大雁横穿天空。
每当重阳节来临,感慨万分,如今接近七十岁,却仍身处困境。
今年的螃蟹还未上市,对于我们这样的贫寒之人,粗茶淡饭也能凑合。
篱笆边的菊花虽瘦小如小米,但比起万朵红艳的芙蓉,它更显得清新脱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暮雨萧萧鼓角风”中,“暮雨”、“鼓角风”共同营造出一种秋末的萧瑟气氛,给人以凉意浓重之感。

接着,“草枯木落雁横空”则更进一层,草木凋零,野鸭飞过寥廓苍穹的天空,凸显了秋季的荒凉和孤寂。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哀愁。

“每逢九日不胜感”一句,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每当到重阳节时,他都不能控制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此处九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寿喜庆之象,反衬出诗人目前的孤独与感慨。

“垂近七旬无奈穷”则是诗人自述己身年迈,已接近古代所谓的七十高龄,却仍旧生活在困顿之中,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

“螃蟹今年犹未有,茅柴我辈亦堪中”两句,通过对螃蟹(即螃蟹出没不定)与茅柴(贫民燃料)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生活困顿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隅。

最后,“篱边瘦菊青如粟,已胜芙蓉万朵红”中,瘦菊在篱笆旁自生自长,其淡雅之色反而超越了华丽的芙蓉。这既是对自然界中平凡之物的赞美,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简单之美所持有的肯定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天萧瑟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中平凡美好的一种珍视。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邹处置第一百二十八

方当节钺用,不返旧征魂。

凄凉馀部曲,发声为尔吞。

(0)

怀旧第一百五

风尘淹白日,乾坤霾涨海。

为我问故人,离别今谁在。

(0)

至扬州·其十七

眼穿只候卖柴回,今日堡城门不开。

籴米已无消息至,黄昏惆怅下山来。

(0)

自淮归浙东第六十一

北走惊险难,十步一回首。

碧海吹衣裳,挂席上南斗。

(0)

孙?第一百二十一

故人有孙宰,义均骨肉地。

连为粪土丛,挥手洒衰泪。

(0)

出真州·其十一

有客仓皇欲赴壕,一行性命等鸿毛。

白兵送我扬州去,惟恐北军来捉逃。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