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隅谋帅重,帝岂贾生疏。
绝域须高枕,中朝辍引裾。
边城雄鼓角,幕府省文书。
暂作骖鸾去,群公叹不如。
方隅谋帅重,帝岂贾生疏。
绝域须高枕,中朝辍引裾。
边城雄鼓角,幕府省文书。
暂作骖鸾去,群公叹不如。
这首诗是宋代汪藻所作的《次韵桂林经略李尚书投赠之句三首》中的第一首。汪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李尚书的赞誉之情。
首句“方隅谋帅重”点明了李尚书在边疆地区的重要性,他被委以重任,负责军事战略的规划与执行。接着,“帝岂贾生疏”一句,通过类比汉代著名政治家贾谊,暗示李尚书虽非出身显赫,却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倚重,如同贾谊深受汉文帝的器重一般。
“绝域须高枕”表达了对李尚书在遥远边疆的安心期待,意即希望他在边疆能够稳坐高枕,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防务。“中朝辍引裾”则描述了朝廷内部因李尚书的离任而感到惋惜的情景,说明他的离去对朝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边城雄鼓角,幕府省文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李尚书在边疆的英勇形象和高效治理。边城的雄壮鼓角声象征着他的军事才能,而幕府中减少的文书则体现了他对政务的精简与高效处理。
最后,“暂作骖鸾去,群公叹不如”表达了对李尚书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他能力的钦佩。群公感叹,即使是朝廷中的众多大臣,也无法与李尚书相比,突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尚书的赞誉,不仅展现了其在边疆的卓越贡献,也体现了诗人对其个人品质和才能的高度评价。
高会仍同赵尉楼,上弦新月近中秋。
半轮似欲依华毂,破镜唯能照白头。
银汉欹斜初雁过,金风萧瑟暮云收。
更怜一片如轻舫,明夕随君到惠州。
客程当落日,重经古陵傍。
陵柏摧为薪,百里爨室香。
石人枕石马,鱼镫闇失光。
熊罴既不守,穴狐起相商。
自昔帝王终失势,土花滴尽行人泪。
猎人获得大鹿归,角下小牌隐有字。
摩挲知写放鹿年,谁识汉陵当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