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古二十七首·其三》
《拟古二十七首·其三》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古风

我有一良剑,传是古镆铘。

自信靡文饰,埋没溷泥沙。

惨淡无晶光,斑剥生铁花。

世人亦有宝,诩诩各自誇。

磨淬明白雪,本质固无加。

百金饰剑首,金珠灿星霞。

一朝售之市,传观共称佳。

我剑亦在侧,唾手争喧哗。

好恶莫容辨,抚之自咨嗟。

什袭始有待,终必遇张华。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把剑,揭示了社会上对价值判断的偏颇与误解。诗人以一把朴实无华但实为珍宝的古剑,与另一把表面光鲜但内在价值平庸的剑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感慨。

前四句“我有一良剑,传是古镆铘。自信靡文饰,埋没溷泥沙。”描述了那把古剑的来历与特性——它出自古代名匠之手,未经雕琢,因此被埋没于尘土之中,不为人知。

接着,“惨淡无晶光,斑剥生铁花。”进一步描绘了这把剑的外观,虽有岁月的痕迹,却依然保持着其原始的质朴与坚韧。

而后四句“世人亦有宝,诩诩各自誇。磨淬明白雪,本质固无加。”则转向了社会上的普遍现象,指出人们往往更看重外在的装饰与光鲜,而忽视了内在的真实价值。

“百金饰剑首,金珠灿星霞。”描述了那些所谓的“宝剑”,它们通过华丽的装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实际上并无实质性的提升。

“一朝售之市,传观共称佳。”说明了这些装饰华丽的剑一旦在市场上展示,便能引起广泛的赞誉与追捧。

最后,“我剑亦在侧,唾手争喧哗。”诗人将自己那把朴实无华的古剑置于其中,却无人关注,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无奈与感慨。

“好恶莫容辨,抚之自咨嗟。”强调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好坏与价值的区分变得难以辨识,诗人只能独自叹息。

“什袭始有待,终必遇张华。”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相信总有一天会有识货之人,能够发现并欣赏这把古剑的真正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上对价值判断的偏颇与误解,以及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由绩坑出乳溪闻鹃

细草幽花二月天,煖风晴日弄春妍。

村孤路僻行人少,忽听深林叫杜鹃。

(0)

九曲樵歌十首·其五

五曲翻身看晚霞,平川历历见人家。

桐溪水汇清□□,山似游龙水似蛇。

(0)

自宁川如鄞道中

盘盘古堰带崩沙,绿树阴□四五家。

十二宝桥今日过,一湾流水浸桐花。

(0)

梅魂二首·其二

分得瑶姬换骨丹,人间妖艳不能干。

小桥流水乘春早,断角残钟伴夜寒。

雪霁忽惊开后变,月明常恐见时难。

神交自有孤山客,抚树清吟兴未阑。

(0)

马元博下第归松江省觐

木落蓬飞天已寒,束书火急出燕山。

霜蹄暂蹶终超忽,风翮高抟祇等閒。

文度且应归膝上,士龙能久在云间。

深秋送尽南辕客,一夜思家鬓欲斑。

(0)

书墨竹

当年文湖州,爱竹骨已朽。

祇今高李笔,可继湖州后。

何人裂霜纨,写此三五叶。

想见翠琅玕,萧然挺清节。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