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连宵,江枫叶叶,染来都媚。
芳华换眼,做冷装晴天气。
俏无人、三更四更,碧空洗刷青如水。
借小窗月色,高檐风影,画成寒意。此际。浑难睡。
想茅店板桥,定催人起。凄凄向晓,最惹乌啼心事。
耐初曦、楼阴未销,玉阶瑶瓦添憔悴。
怕萧疏、鬓影撩他,点入菱花里。
不信连宵,江枫叶叶,染来都媚。
芳华换眼,做冷装晴天气。
俏无人、三更四更,碧空洗刷青如水。
借小窗月色,高檐风影,画成寒意。此际。浑难睡。
想茅店板桥,定催人起。凄凄向晓,最惹乌啼心事。
耐初曦、楼阴未销,玉阶瑶瓦添憔悴。
怕萧疏、鬓影撩他,点入菱花里。
这首《琐窗寒·咏霜》由清代词人黄之隽所作,以霜为题,描绘了霜降临后的静谧与凄美景象。
词中开篇“不信连宵,江枫叶叶,染来都媚”,以霜染江枫,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色彩,展现出霜的美丽与魅力。接着“芳华换眼,做冷装晴天气”一句,巧妙地将霜的寒冷与晴朗的天气对比,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俏无人、三更四更,碧空洗刷青如水”描绘了深夜时分,霜覆盖下的天空如同被清水洗净,呈现出一片清澈的蓝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纯净的感觉。“借小窗月色,高檐风影,画成寒意”则通过月光和风影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霜带来的寒冷氛围。
“此际。浑难睡。想茅店板桥,定催人起”表达了在霜夜中难以入眠的感受,仿佛连茅店板桥都在催促行人早起,暗示了霜夜的寒冷与时间的紧迫。
“凄凄向晓,最惹乌啼心事”描绘了清晨时分,乌鸦的啼叫声增添了霜夜的凄凉感,触动了人心深处的情感。“耐初曦、楼阴未销,玉阶瑶瓦添憔悴”则通过初升的阳光未能完全驱散霜意,以及玉阶瑶瓦上的霜更加显得憔悴,进一步强化了霜夜的寒冷与孤独。
最后,“怕萧疏、鬓影撩他,点入菱花里”以对镜自照的场景结束,表达了词人面对霜夜的萧瑟,担心自己的鬓发在镜中映出的影子也会增添几分憔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与自我反思。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霜夜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霜夜的独特感受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