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妙高台》
《上妙高台》全文
明 / 郑善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云海冥冥望不回,鲸波东蹴巨灵开。

中天楼阁虚无里,南国风烟江汉来。

世短动经多事日,愁长况上望京台。

白门金鼓维扬卒,落日空传黄竹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miàogāotái
míng / zhèngshàn

yúnhǎimíngmíngwànghuíjīngdōnglíngkāi

zhōngtiānlóunánguófēngyānjiānghànlái

shìduǎndòngjīngduōshìchóuchángkuàngshàngwàngjīngtái

báiménjīnwéiyángluòkōngchuánhuángzhúāi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上妙高台》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略带苍凉的景象。首句“云海冥冥望不回”,以浩渺的云海起笔,暗示了登台所见的辽阔与深远,难以回溯。次句“鲸波东蹴巨灵开”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江水比作鲸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流的磅礴气势,仿佛连神话中的巨灵也为之让路。

“中天楼阁虚无里”描绘了高台矗立于云端,如仙境般虚无缥缈,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接下来,“南国风烟江汉来”进一步拓展视野,将读者带入江南的烟雨之中,江汉的风烟似乎从远方而来,增添了空间的层次和诗意。

“世短动经多事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人生短暂,却历经诸多变故。“愁长况上望京台”更是直抒胸臆,登上高台,愁绪更添,遥望京城,寓含着对国家和人事的忧虑。

最后两句“白门金鼓维扬卒,落日空传黄竹哀”,以南京城门的金鼓声和扬州(维扬)的战事结束,暗指战事未息,而夕阳西下,黄竹哀歌(可能指的是战败的悲歌)在空气中回荡,渲染出一种悲壮而又无奈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台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历史情境,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忧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郑善夫
朝代:明   字:继之   号:少谷   籍贯:福建闽县   生辰:1485—1523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你喜欢

又次韵五首·其五

言语皆为病,全提却物机。

更无遮掩处,兀坐笑微微。

(0)

寄黄嗣深使君二首·其一

江夏家声世所闻,无双千顷典刑存。

肃严郡邑霜分晓,照映簪缨玉粹温。

楼迥岘云供醉望,夜晴汉月洗吟魂。

行将补衮调羹手,却执元圭侍至尊。

(0)

廓然再和复答之六首·其五

湖山昔梦虽非实,开睫今游未必真。

久客情多空自厌,故山归晚欲谁瞋。

聊将愁里十分兴,更赏湖边一半春。

君傥肯来尤所愿,莫辜日日作诗频。

(0)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渔村落照

碧苇萧萧风淅沥,村巷沙光泼残日。

隔篱炊黍香浮浮,对门登网银戢戢。

刺舟渐近桃花店,破鼻香来觉醇酽。

举篮就侬博一醉,卧看江山红绿眩。

(0)

寄题紫府普照寺满上人桃花轩

武陵源深并溪入,无数桃花闹春色。

水面红云欲崩坏,波间烂锦光相射。

昔人误行偶见之,归来醉眼眩红碧。

秦时鸡犬不闻声,但觉晓窗烟雾白。

那知紫府亦仙源,此华万树烧晴川。

少年苾刍谁教汝,照花作意开幽轩。

灵云说悟被花笑,南泉欺客花不言。

何如睡足无一事,倚栏红雨春风颠。

愁来想见故山路,未归先作山中篇。

(0)

次韵彭子长佥判二首·其二

悉如羊公鹤,氋氃费推遣。

心如旋磨驴,日夜团圞转。

夫子为讥诃,譬说颇蔓衍。

愁心得少休,忽作象鼻卷。

出门无所诣,地坐息疲喘。

路穷辄一笑,兴尽复回反。

风光闻布谷,人家初煮茧。

倚藤望九峰,层叠分浓浅。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