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托钵佛山·其一》
《托钵佛山·其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僧贫思仗钵,歛虑向人间。

窄路人争过,嚣声我独閒。

袖藏曾熟面,门掩尽愁颜。

舍卫城当日,如何便返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托钵行乞于人间的场景,展现了僧人的清贫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僧贫思仗钵”,点明了僧人因生活所迫而外出托钵的情境,表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接着,“敛虑向人间”一句,表达了僧人在世俗中保持内心平静的决心。

“窄路人争过,嚣声我独闲。”这两句对比鲜明,窄小的路上行人匆匆,喧嚣不已,而僧人却能在这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独自享受这份闲适。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僧人超然物外的心态。

“袖藏曾熟面,门掩尽愁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形象。袖藏曾熟面,可能是指僧人曾经熟悉的面孔,现在却因为生活的变迁而难以再见,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门掩尽愁颜,则是说僧人以闭门自守的方式,隔绝了外界的烦恼,保护了自己的心灵不受污染。

最后一句“舍卫城当日,如何便返山。”引用了佛教故事中的典故,舍卫城是佛陀讲经说法的地方,此处借指僧人曾经在尘世的生活。然而,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追求,僧人最终选择回归山林,继续修行,体现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在世俗与修行之间的挣扎与抉择,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内心平和的境界,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闺中夜坐二首·其一

四更将尽五更催,倚枕惺松眼倦开。

呼婢且将窗闭起,莫教明月入房来。

(0)

悼亡夫十五首.乙巳岁.作·其十三

一丸凉月照婵娟,梦里音容尚宛然。

安得终宵天不曙?与君还可暂团圆。

(0)

七夕漫题二首·其二

穿针女伴话从容,风冷银河露转浓。

底事痴情看不破,一年何必一相逢?

(0)

寄怀十一姑二首·其二

满腹牢骚感莫消,相思无奈路迢迢。

同生此世原同调,命不如君隔壤霄。

(0)

过忻州感灵辄事

饿死寻常事,高堂有老亲。

当年贤宰相,肯念翳桑人。

一饭宁求报,深恩记最真。

穷途空洒泪,兹义向谁陈。

(0)

将抵清丰载园刺史约纡道游一味庵.看海棠得绝句二首·其二

征车小住日初斜,几度流连兴尚赊。

我逊野人是清福,一年饱看一春花。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