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走龙蛇,是何人世,亦姑谋乐。
下泽行吟,一年容易,篇倍骚经作。
鸳针交绣,麝尘独捣,声病几番商略。
问牢愁、除他锦瑟,一柱一弦谁托。
钟沈钵碎,坠欢重拾,慰此流人萧索。
十日平原,七歌同谷,不管风波恶。
茫茫影事,重重灰劫,祗合此中栖泊。
要追步、清尊集后,莫输一著。
陆走龙蛇,是何人世,亦姑谋乐。
下泽行吟,一年容易,篇倍骚经作。
鸳针交绣,麝尘独捣,声病几番商略。
问牢愁、除他锦瑟,一柱一弦谁托。
钟沈钵碎,坠欢重拾,慰此流人萧索。
十日平原,七歌同谷,不管风波恶。
茫茫影事,重重灰劫,祗合此中栖泊。
要追步、清尊集后,莫输一著。
这首《永遇乐》词,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章钰所作,巧妙地融入了诸多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词中以“陆走龙蛇”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历史长河中的风云变幻,暗喻世事无常,人世间的兴衰更迭如同龙蛇般蜿蜒曲折。接下来,“下泽行吟”一句,借用了屈原行吟泽畔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的反思。“一年容易,篇倍骚经作”,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暗示着词人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鸳针交绣,麝尘独捣”两句,运用了细腻的比喻手法,将创作过程比作鸳鸯绣花的精细与麝香捣制的专注,体现了词人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和追求完美的心境。“声病几番商略”,则通过音乐的调式变化,象征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情感深度的反复斟酌与调整。
“问牢愁、除他锦瑟,一柱一弦谁托”,这一句借用李商隐《锦瑟》的典故,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迷茫与寻求解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钟沈钵碎,坠欢重拾,慰此流人萧索”,通过描述钟声沉寂、钵盂破碎后的重拾欢愉,以及慰藉漂泊之人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词人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体现了其人文关怀的一面。
“十日平原,七歌同谷,不管风波恶”,这一部分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寓意词人在创作中不受外界风浪的影响,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展现出词人的坚韧不拔与超然物外的情怀。
“茫茫影事,重重灰劫,祗合此中栖泊”,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如同浮萍一般渺小,但仍然可以在艺术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寄托。
整首词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章钰作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生、艺术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汉上逢老翁,江口为僵尸。
白发沾黄泥,遗骸集乌鸱。
机巧自此忘,精魄今何之。
风吹钓竿折,鱼跃安能施。
白水明汀洲,菰蒲冒深陂。
唯留扁舟影,系在长江湄。
突兀枯松枝,悠扬女萝丝。
托身难凭依,生死焉相知。
遍观今时人,举世皆尔为。
将军死重围,汉卒犹争驰。
百马同一衔,万轮同一规。
名与身孰亲,君子宜固思。
君不见古人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
藕丝挂在虚空中,欲落不落愁杀人。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煨烬。
淮王身死桂树折,徐福一去音书绝。
行路难,行路难,生死皆由天。
秦皇汉武遭不脱,汝独何人学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