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追和功父病起寄谢之韵》
《又追和功父病起寄谢之韵》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霜何曾傍绣帘寒,酒不能令客脸丹。

勤向竹炉温手脚,懒寻铜镜正衣冠。

无人孤坐月将落,拥鼻清吟夜向阑。

忽忆约斋诗债在,自吹灯火起来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òuzhuīgōngbìngxièzhīyùn
sòng / yángwàn

shuāngcéngbàngxiùliánhánjiǔnénglìngliǎndān

qínxiàngzhúwēnshǒujiǎolǎnxúntóngjìngzhèngguān

rénzuòyuèjiāngluòyōngqīngyínxiànglán

yuēzhāishīzhàizàichuīdēnghuǒláikàn

翻译
霜从未靠近绣帘带来寒意,酒也无法让客人脸颊泛红。
常常用炉火暖手暖脚,懒得找铜镜整理衣帽。
独自坐着直到月亮落下,捏着鼻子低声吟唱直到深夜。
忽然想起与友人约定的诗篇未还,于是起身吹灯去查看。
注释
霜:指秋霜,寒冷的象征。
绣帘:装饰有刺绣的窗帘。
寒:寒冷。
令:使,让。
客:客人。
脸丹:脸颊泛红,形容饮酒后脸红的样子。
竹炉:竹制的火炉,古时常见取暖工具。
温手脚:保暖手脚。
铜镜:古代用来照镜子的铜制品。
正衣冠:整理衣帽,穿戴整齐。
月将落:月亮即将落下。
阑:尽,结束。
约斋:可能是指与朋友的诗文约定或聚会地点。
诗债:未完成的诗作或约定的诗篇。
起来看:起身去查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寒冷季节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句“霜何曾傍绣帘寒”以霜冻为喻,形象地描写了室内之寒冷,而“酒不能令客脸丹”则表现出即便饮酒也难以驱散这份寒意和寂寞。

接着,“勤向竹炉温手脚”透露出诗人对温暖的渴望和追求,通过频繁地向竹炉取暖来缓解手脚的冰冷。相比之下,“懒寻铜镜正衣冠”则表明了诗人的懒散与随意,不愿去整理仪容。

在“无人孤坐月将落”中,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即将落下的月光下,这份寂寞和静谧的情境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紧接着,“拥鼻清吟夜向阑”则描绘了诗人在这静谧的夜晚,以一种超脱的姿态,独自一人享受着月光和清风。

最后两句“忽忆约斋诗债在,自吹灯火起来看”,表达了诗人突然想起自己尚有未完成的诗歌创作任务,这份责任感促使他从懒散中惊醒过来,用力吹亮灯火,以便查看和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在寒冷孤寂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责任与热爱。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书直舍壁二首·其二

道山西下路,杳杳历重廊。

地寂闻传漏,帘疏有断香。

渠清水马健,屋老瓦松长。

欲出重攲枕,无何觅故乡。

(0)

小疾三首·其三

避人便小疾,省事喜闲身。

并海鱼盐聚,入秋风雨频。

元知器苦窳,空有胆轮囷。

轑饭聊同饱,知君不笑贫。

(0)

兀坐久散步野舍

澒洞风号木,萧条雨滴阶。

忽思穿两屐,聊用散孤怀。

赤脚舂畬粟,平头拾涧柴。

先师有遗训,万事忌安排。

(0)

与野人散策门外

春意侵寒律,川云结夕阴。

闲人了无事,邻叟偶相寻。

废沼萍黏块,孤村雀满林。

世间真梦耳,何物可关心。

(0)

丈亭遇老人长眉及肩欲就之语忽已张帆吹笛而去

飒飒长眉绿覆肩,欲推寿数意茫然。

若非楚国庚寅岁,定是尧时丙子年。

铜笛一声惊宿鹭,蒲帆数幅破晴烟。

遥知乘醉江湖去,黄鹤楼头又放颠。

(0)

新秋以窗里人将老门前树欲秋为韵作小诗十首·其十

无食妨何事,吾儿可散愁。

焚香正巾褐,听汝读春秋。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