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游侠成都路,黄犬苍鹰伐狐兔。
二十始肯为儒生,行寻丈人奉巾屦。
千江渺然万山阻,抱衣一囊遍处处。
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昨来禅榻寄曲肱,上雨傍风破环堵。
何时鲲化北溟波,好在豹隐南山雾。
当年游侠成都路,黄犬苍鹰伐狐兔。
二十始肯为儒生,行寻丈人奉巾屦。
千江渺然万山阻,抱衣一囊遍处处。
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昨来禅榻寄曲肱,上雨傍风破环堵。
何时鲲化北溟波,好在豹隐南山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放经历,他在成都游侠,狩猎为乐,直到二十岁才转向儒学道路,拜寻丈人学习。他四处漂泊,行踪不定,有时持剑入仕,有时则借酒消愁。后来的生活变得简朴,寄居禅榻,生活条件艰苦。诗人以“何时鲲化北溟波”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像大鹏展翅般一飞冲天,而“豹隐南山雾”则暗示自己暂时的隐逸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从侠义到文人的转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