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佛教修行图景。"赤旃檀塔六七级"中的“赤旃檀塔”指的是用红色旃檀木制成的小型佛塔,而“六七级”则表明这些小塔排列有序,数量适中。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熟悉,更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白菡萏花三四枝"中的“白菡萏花”可能是指某种洁白色的花朵,而“三四枝”则暗示了这些花朵生长的随意与自然,既没有过多的修饰,也不显得单薄。这种写法传达出一种简约而不失优雅的生活态度。
"禅客相逢只弹指"中的“禅客”是对游历于佛教寺庙之间的僧侣或信徒的称呼,而“相逢只弹指”则表明他们之间的交流非常简洁,有时候仅需一点点手势或轻轻一弹手指就能传达彼此的禅理。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也体现了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与沟通。
"此心能有几人知"则是诗人的感慨,这里的“此心”指的是那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心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提问,表达了这种心境的珍贵和难以为外人道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居环境的描绘,以及对禅客交流方式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生活理念。
独往超凡虑,幽栖出世情。
祗陀移茂苑,舍卫俨吴城。
妙相青狮拥,真文白马迎。
峰莲千仞秀,天镜一池平。
小證沙门果,新持净业盟。
启函飞孔雀,齐帙转流莺。
夙习鸠罗译,通教龙象呈。
腾音潮呗远,零座雨华轻。
夜诵山皆应,晨参仆屡更。
白头三藏遍,缁服五禅并。
蒲塞慈云馔,优昙甘露英。
月留圆处影,泉入定中声。
居士重逢蕴,徵君再见明。
钝根当自断,欲劫此堪惊。
贝叶翻偏好,韦编续未成。
有因终有漏,无性即无生。
梵篆非蝌斗,番言是鸟鸣。
达磨不立字,究竟亦何名。
议界俱空境,轮回悉妄行。
吾将求解脱,送子息心旌。
《送西河居士天池山检大藏诸经二十韵》【明·张元凯】独往超凡虑,幽栖出世情。祗陀移茂苑,舍卫俨吴城。妙相青狮拥,真文白马迎。峰莲千仞秀,天镜一池平。小證沙门果,新持净业盟。启函飞孔雀,齐帙转流莺。夙习鸠罗译,通教龙象呈。腾音潮呗远,零座雨华轻。夜诵山皆应,晨参仆屡更。白头三藏遍,缁服五禅并。蒲塞慈云馔,优昙甘露英。月留圆处影,泉入定中声。居士重逢蕴,徵君再见明。钝根当自断,欲劫此堪惊。贝叶翻偏好,韦编续未成。有因终有漏,无性即无生。梵篆非蝌斗,番言是鸟鸣。达磨不立字,究竟亦何名。议界俱空境,轮回悉妄行。吾将求解脱,送子息心旌。
https://shici.929r.com/shici/njnYyjr.html
官季布,斩丁公,帝王识见原不同。
死我者生生我死,人臣大义可知矣。
彭城城西短兵接,两贤相厄事已急。
刘项兴亡虽定数,此机坐失嗟何及。
斩丁公,丁公固当斩,转思项伯心尤险。
鸿门一自释沛公,落日乌江气愁惨。吁嗟乎!
项伯犹封射阳侯,丁公之罪宜未减。
锦袍耀日光陆离,盘龙隐起森之而。
何人裁制诧美艳,服者石砫女土司。
忆昔平台曾召对,此袍得勿上方赐。
沧桑已变传后人,子孙仕袭能相珍。
云蓝绣袱重包裹,开视拂拭无纤尘。
巾帼将军匹者寡,一木曾思支大厦。
却敌常将白杆兵,请缨独跨桃花马。
轻躯结束披裲裆,杀贼不异驱群羊。
红颜宁甘老牖下,逝将效死为国殇。
夫人之没已百载,夫人之袍至今在。
其道闻风便激昂,况教睹物余光彩。
君不见,汾阳胄,临淮刀,史册侈谈不可见,后人想象神犹豪。
请看一袭西川锦,仿佛忠魂尚可招。
浅溜蜻蜓,深藏鸂鶒,绿波四围萦护。
芳辰供眺览,有多少、画船箫鼓。宜烟宜雨。
便雨霁烟消,也饶佳趣。倪迂谱。
只应郊外,远山添取。日暮。
纵目登临,觉此身清旷,予怀欲诉。
一官资坐镇,争名胜、荒凉如许。颓垣废础。
问大地楼台,几人支拄。宴延伫。
一湖春水,满天晴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