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
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闻。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
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
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
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
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闻。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
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
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自然界中的宁静生活,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了隐者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中用列子不分众庶的故事,革侯遁逃南浦的典故,来暗示隐者对于名利的淡泊与避世之举。抱瓮灌溉秋蔬,心闲游天云,则直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是对隐者日常劳作的一种写照,这里的“瓜田叟”指的是隐者在瓜田中劳作的形象,既体现了他们与世俗生活的联系,也表明了他们不为名利所动摇。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则通过隐者的居住之地——张公洲,以及对自然界动物行径的观察,进一步强调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是对隐者生活环境的描写,反映出一种远离尘世纷扰、不染红尘的清净境界。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则是说隐者的生活自给自足,不再依附于权贵,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空间。最后一句“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则总结了整个诗意,表达了对于这种超然物外、洁身自好的隐逸生涯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细腻描绘,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