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侯门贵,幽居独自闲。
枕书听果落,侧帽看云还。
花径何曾扫,松扉一任关。
巢由翻可怪,多事入深山。
不道侯门贵,幽居独自闲。
枕书听果落,侧帽看云还。
花径何曾扫,松扉一任关。
巢由翻可怪,多事入深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闲园中的自在生活。首句“不道侯门贵,幽居独自闲”点明了主人公选择远离世俗纷扰,独居于宁静之地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枕书听果落,侧帽看云还”,生动地展现了他悠闲自得的情景:以书为伴,静听果实落地的声音;侧戴帽子,欣赏云卷云舒的变化。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花径何曾扫,松扉一任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环境的自然与原始,暗示主人对尘世的疏离和对自然的亲近。花园的小径无需刻意打扫,松木做的门扉随意关闭,都体现出一种随性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最后,“巢由翻可怪,多事入深山”两句,借用了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名利而放弃宁静生活的世俗之人的讽刺。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选择的肯定,即宁愿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也不愿被世俗的纷扰所牵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自由,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画帘花午。记娇痴揽镜,未成眉妩。
但有情、却怨芳春,笑轻咽歌喉,要瞒鹦鹉。
小问侬名,为郎拨、琵琶弦数。
甚年时学得,银甲纤纤,背地曾谱。弓弓听伊细步。
讶朦胧不辨,三里香雾。
问再见、红颊添潮,更胜却环肥,鬓云低俯。
烛灺筵阑,最怯是、较量酒户。
念惟有、帐纱月煖,麝熏自度。
净埽蛛尘四壁空。小屏山叠石玲珑。
背山三面水如弓。
午枕倦听菰叶两,晓阑寒耐柘枝风。
碧愔愔地药炉红。
疏雨湿苔茵,怨天公,不放斜阳微罅。
莺燕话离情,重来日、非复春游閒冶。
红愁绿惨,群芳旧侣都凋谢。
一点青灯寒燄短,怎度者般长夜。
当年联袂骚坛,更评花醉月,争飞玉斝。
豪气尽消磨,添惆怅、偏又寄人篱下。
琴弦已断,茫茫谁是知音者。
千种凄凉无处诉,空剩泪珠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