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思幽坐诗联月,月联诗坐幽思忽。
风露咽吟虫,虫吟咽露风。
石阶苍藓碧,碧藓苍阶石。
秋夜旅人愁,愁人旅夜秋。
忽思幽坐诗联月,月联诗坐幽思忽。
风露咽吟虫,虫吟咽露风。
石阶苍藓碧,碧藓苍阶石。
秋夜旅人愁,愁人旅夜秋。
这首《菩萨蛮·秋夜》是清代诗人卞梦钰的作品,以回文的形式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旅人的愁绪。回文诗的特点在于正读反读皆成章,这里不仅在文字上玩味了这种技巧,更在情感表达上别具匠心。
“忽思幽坐诗联月”,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仿佛诗人独自坐在幽静之处,思绪随着月光流转,诗意与月色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接下来,“月联诗坐幽思忽”则将这一画面反转,月与诗、坐与思相互关联,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立体。
“风露咽吟虫,虫吟咽露风”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夜特有的宁静与和谐。风与露、虫鸣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秋夜的独特魅力。
“石阶苍藓碧,碧藓苍阶石”描绘了石阶上生长着苍翠的苔藓,色彩对比鲜明,既体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
“秋夜旅人愁,愁人旅夜秋”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秋夜的描绘中,表达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愁绪。这种愁绪不仅仅是对旅途的疲惫,更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菩萨蛮·秋夜》通过回文的形式,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独特美的捕捉与感悟,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