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嘲春风》
《嘲春风》全文
唐 / 温庭筠   形式: 古风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苒袅转鸾旗,萎蕤吹雉葆。

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

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ochūnfēng
táng / wēntíngyún

chūnfēngchùhǎobié殿diànráofāngcǎo
rǎnniǎozhuǎnluánwěiruíchuīzhìbǎo

yángfāngjiǔméndàndànglánsūn
zhēngnàibáituánshànshíshítōuzhǔēn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
别殿:偏殿或侧殿。
饶:丰富,多。
芳草:香草。
苒袅:轻柔摇曳的样子。
鸾旗:装饰有鸾鸟图案的旗帜。
萎蕤:形容草木茂盛。
雉葆:雉鸡的羽毛装饰。
扬芳:散发出香气。
九门:古代皇宫的九重门。
兰荪:兰花。
争奈:怎奈,无奈。
白团扇:象征性的白色扇子,可能指代宫女。
时时:常常,不断。
偷主恩:窃取主人(皇帝)的恩宠。
翻译
哪里的春风最美呢?宫殿旁的草地格外芬芳。
华丽的鸾旗随风轻轻摇曳,雉鸟的装饰物在风中摇摆。
芳香飘过九重宫门,舒缓地融入兰花丛中。
无奈那白色的团扇,时常窃取主人的恩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于春风带来的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主恩的怀念。其中,“别殿饶芳草”表达了春风在宫廷中使花草繁盛的景象;“扬芳历九门”则描绘了春风吹遍了整个皇城,带来了花香。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典型的唐代宫廷诗风格。

温庭筠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这首诗《嘲春风》通过对春风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宠爱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朝代:唐   字:飞卿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生辰:约812—866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猜你喜欢

七月五日郑高密生日和稷坰韵

先生能发公羊学,畏友重开此日筵。

后至莫辜宾客会,清时那有党人篇。

石犀取悦终为病,木雁论材或自全。

奈此洛阳风雨感,且拚一斛醉来眠。

(0)

清波

清波宛宛汉沈沈,玉海无风渡碧浔。

龙藏展绡多绮思,凤台戛磬有笙音。

徘徊未藉霞笼佩,谪降仍闻月抱襟。

织女星三媭女四,不知谁动爱才心。

(0)

谢氏池亭

环碧写山屏,秋光上小亭。

露摇鱼缀尾,风定鸟梳翎。

金橘悬衣桁,银荷汎酒舲。

双鬟筝一曲,明婳亦堪听。

(0)

扬州送叔起

深交结行路,欲别心横飞。

迢迢扬子江,梦与闲鸥依。

君子惜良时,浮踪无定期。

烟树一以合,倏觉形神违。

自我出京邑,与子多歌诗。

千载未遑计,但伤今时非。横览天下才,跅?谁中规。

风骚冠百代,忆旨参几微。

读书无高勋,文字徒喜悲。

与世惧无益,肯以空名垂。

抗怀同心侣,誓念惩诡随。

庶几真性情,崛发山川辉。

艺苑不丈夫,况复苦弄姿。

矫首望云鹤,蔚为丹霄仪。

今兹一挥手,去去毋然疑。

篇章翊世运,得句山岳齐。

因之崇亮节,欲使东流西。

本根共树立,相思夫何为。

(0)

仿孙观察诗和茝生见寄

记得去年无射月,河桥分手上扁舟。

我吟锦瑟故多病,君抱瑶琴且莫愁。

渐近自然沙落雁,于无相与海浮鸥。

可能暂作罗昭谏,也向溪山访旧游。

(0)

渡黄宿徐州堤上

青山无数争来前,黄河春水流涓涓。

三年燕赵饱尘土,眼明喜见江南天。

高楼倚空殊岝崿,苏子风流浑如昨。

滔滔浊水来昆仑,千古何人见消落。

层城华居十万家,春来飞遍桃李花。

通衢南北集行旅,夕阳烟火纷周遮。

长堤去水不盈丈,峨峨倒压重城上。

可怜性命轻蜉蝣,忍使儿童狎波浪。

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

黄金百万亦虚掷,居民苦瘠蛟龙肥。

间关一夕河堤宿,隔岸疏镫出茅屋。

夜半风声若海潮,顿使危心生远目。

君不见桃源口决十丈余,万姓飘荡都为鱼。

儒生叹息空道路,归来还读《河渠书》。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