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龙钟怯负犁,劣能扶杖视蔬畦。
罢休自笑同刍狗,老去君当恕木鸡。
孤鹤惊飞沙苑箭,群乌嗔借上林栖。
终须觅个安巢处,万叠青山缭碧溪。
病起龙钟怯负犁,劣能扶杖视蔬畦。
罢休自笑同刍狗,老去君当恕木鸡。
孤鹤惊飞沙苑箭,群乌嗔借上林栖。
终须觅个安巢处,万叠青山缭碧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疾病初愈后,身体虚弱的状态。他形容自己像个老农一样,需要倚靠拐杖才能行走,目光所及,只是田间的蔬菜。诗人自嘲地笑着,将自己的境况比作与刍狗(吃草的狗)相似,表达了对年老体衰的无奈。"老去君当恕木鸡"则是说到了老年,希望能够像木制的鸡一样,不被人注意,从而得到安宁。
接下来的两句,"孤鹤惊飞沙苑箭,群乌嗔借上林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孤独的大鹤因为猎人的突然出现而惊慌失措地飞走,而一群乌鸦则因为不满某种可能的威胁或不快,而在树林中栖息。
最后两句,"终须觅个安巢处,万叠青山缭碧溪"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最终还是要寻找到一个能够安身之地,那里有层叠的青山和环绕的清澈溪流,寄寓心灵,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年老、疾病和归隐生活的深刻感悟。
昔人生不恨,幸识元鲁山。
平生黄叔度,常在梦想间。
时于绢素中,得见冰雪颜。
晚乃客京洛,髯孙始追攀。
眉目真似之,典刑今未刊。
昔我在武林,岁月不得闲。
甚欲貌公像,归囊竟空还。
迩从同寮家,小轴得细看。
芒鞋方释杖,野服不著冠。
尚恐或非真,蠹虫亦少残。
谓言君家本,可借不作难。
愿君呼画史,摹写来江干。
孙郎倾盖交,臭味同芝兰。
能事亦须趣,勿作水石悭。
君不相我请,幽兴恐易阑。
骅骝固绝足,韩干真画者。
傥欲万口传,当画千里马。
吾才如跛鳖,子不解腾跨。
初无籋云姿,何劳人摹写。
支郎妙人物,名声遍日下。
事苟不当急,操笔有用舍。
一逢菘韭翁,终安陋朴野。
无盐元自丑,强欲相纷赭。
至技不可名,厚意徒久假。
我欲报之诗,有作非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