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李陵经几秋,筑台憔悴望乡愁。
可怜陇右天穷处,不见交河只泪流。
北去李陵经几秋,筑台憔悴望乡愁。
可怜陇右天穷处,不见交河只泪流。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过交河作(其二)》描绘了一位人物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北去李陵经几秋"引用了汉代李陵的典故,暗示了主人公的离家漂泊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沧桑感。"筑台憔悴望乡愁"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在异乡孤独地建造高台,只为遥望远方的家乡,而这份愁苦使他面容憔悴。
接下来的两句"可怜陇右天穷处,不见交河只泪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陇右"泛指偏远地区,"天穷处"则强调了距离之远,仿佛天地尽头也无法触及家乡。"交河"是古代边塞要道,诗人在这里只能看到泪水而非熟悉的交河,流露出无尽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乡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身处异乡的孤寂悲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西云亭上酒初熟,西云亭下满秋菊。
主翁把菊飞酒觞,綵笺自写阳春曲。
旧观菊谱不知名,今日按行心始足。
靓妆洗粉舞霓裳,醉色扶娇剪红玉。
就中一种菊之王,高花独号御袍黄。
缥缈翠华下南苑,玉环飞燕参翱翔。
谁言老圃含凄凉,雅怀不受春花香。
地偏佳色承晓露,天清老气排秋霜。
府司伐木震山海,嗟尔寒花独光彩。
长歌把酒酹渊明,归来三径今何在。
座客酒酣多气概,我独看花发长慨。
晚岁更为松竹期,他时莫逐萧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