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床茶灶且追随,不管征尘涴客衣。
三百里秋诗卷里,担头挑得大湖归。
笔床茶灶且追随,不管征尘涴客衣。
三百里秋诗卷里,担头挑得大湖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随船出行的情景,充满了淡泊与自然之美。首句“笔床茶灶且追随”,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他带着简单的行装,如同文人雅士的必备之物——笔床和茶灶,轻松地跟随着船只前行。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品味。
“不管征尘涴客衣”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豁达。在旅途中,无论是风尘仆仆还是衣衫不整,都不影响他的心情与追求。这种对物质的淡然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接下来,“三百里秋诗卷里”,巧妙地将旅途的长度与季节的变换融入诗句中,既展现了旅途的漫长,又暗示了诗人沿途所见的美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三百里不仅是地理的距离,也是情感与想象的空间,仿佛每一里路都是一段诗意的旅程,最终汇聚成一卷丰富的秋日诗篇。
最后一句“担头挑得大湖归”,则以具体而生动的画面收尾。诗人肩扛着满载而归的大湖,既可能是收获的渔获,也可能是心灵的满足与感悟。这里的“大湖”不仅仅指自然界的湖泊,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广阔世界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传达了旅途的终点并非物理上的到达,而是内心的丰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在旅途中不断汲取灵感、丰富内心世界的美好愿景。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旅途画卷,更是对生活哲学的一种深刻探讨。
少年负意气,溺志在诗文。
唾手功名场,谓可张吾军。
长途虽跌踬,怀抱犹凌云。
谁知时世变,四海生楚氛。
波涛鲸鲵声,风异不可闻!
兵燹满寰区,世欲诗书焚。
痛愤摧五内,尘思空纷纷。
登高望长安,远海挂斜曛。
眼中诗笔谁清妙,丁君鸾凤孙登啸。
乱世文章故家子,携家避乱南闽峤。
闽南一去几春秋,畴曩海东来一游。
陆子见人当入洛,仲宣邀我共登楼。
挂帆辞我中原去,秋风萧萧海天处。
忽闻贾谊伤鵩词,不信王乔骑鹤驭!
与君缔姻踰十年,去年始亲翰墨缘。
方拟鲁玙双合璧,谁知雷剑一沈渊!
是时分手才半载,相约榕城欲相待。
万里云程望帝京,一朝恨水填沧海!
海上有田家有书,闽山亦有寓公庐。
华表魂归城郭改,松亭梦落屋梁虚。
伤心母老妻孥稚,仲容寂寞身后事。
名山有才未著书,逢时无命空识字!
世界烽烟变古今,江山花鸟怆人心!
那堪朋旧晨星散,况复功名逝水沈!
台湾延平旧幕府,词客哀时泪如雨。
祇今不见丁仙芝,故里空馀洪驹父!
于公门第王公孙,垆下黄公痛夕昏。
涛声浪色沧溟路,何处招君海外魂!
《吊从内兄丁锡勋茂才》【清·洪繻】眼中诗笔谁清妙,丁君鸾凤孙登啸。乱世文章故家子,携家避乱南闽峤。闽南一去几春秋,畴曩海东来一游。陆子见人当入洛,仲宣邀我共登楼。挂帆辞我中原去,秋风萧萧海天处。忽闻贾谊伤鵩词,不信王乔骑鹤驭!与君缔姻踰十年,去年始亲翰墨缘。方拟鲁玙双合璧,谁知雷剑一沈渊!是时分手才半载,相约榕城欲相待。万里云程望帝京,一朝恨水填沧海!海上有田家有书,闽山亦有寓公庐。华表魂归城郭改,松亭梦落屋梁虚。伤心母老妻孥稚,仲容寂寞身后事。名山有才未著书,逢时无命空识字!世界烽烟变古今,江山花鸟怆人心!那堪朋旧晨星散,况复功名逝水沈!台湾延平旧幕府,词客哀时泪如雨。祇今不见丁仙芝,故里空馀洪驹父!于公门第王公孙,垆下黄公痛夕昏。涛声浪色沧溟路,何处招君海外魂!
https://shici.929r.com/shici/adduYMU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