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趁西湖约。到湖头,烟消日出,波生雨脚。
日挈白鱼携碧酒,要与诗人共酌。
把楼上、珠帘卷却。
坐对荷花三万朵,念西邻、未嫁肌如削。
待折与,不堪著。别来又见秋萧索。
恨无由、将余风月,伴君云鹤。
想见登山临水处,醉把茱萸槃礴。
唱白雪、阳春新作。
一自东篱人去后,算人间,黄菊空零落。
叹作者,多命薄。
晓趁西湖约。到湖头,烟消日出,波生雨脚。
日挈白鱼携碧酒,要与诗人共酌。
把楼上、珠帘卷却。
坐对荷花三万朵,念西邻、未嫁肌如削。
待折与,不堪著。别来又见秋萧索。
恨无由、将余风月,伴君云鹤。
想见登山临水处,醉把茱萸槃礴。
唱白雪、阳春新作。
一自东篱人去后,算人间,黄菊空零落。
叹作者,多命薄。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场西湖之约的情景。诗人通过“晓趁西湖约”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晨的西湖边,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接着,“到湖头,烟消日出,波生雨脚”几句话,生动地描绘出了湖光山色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和谐统一。这里的“烟消日出”表明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而“波生雨脚”则透露出一种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情状。
“日挈白鱼携碧酒, 要与诗人共酌。”这两句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同一幅水墨画,展现了诗人的雅致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享受态度。这里的“日”可能指的是新鲜,而“挈”则是捉拿的意思,表明了诗人对待生活的细心与珍惜。
而当诗人提到“把楼上、珠帘卷却。坐对荷花三万朵,念西邻、未嫁肌如削。”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里的“珠帘”象征着一种私密与隔绝,而“坐对荷花三万朵”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念西邻、未嫁肌如削”透露出诗人对于身边女性,特别是尚未出嫁女性的深切思念和关怀。
然而,“待折与, 不堪著。”一句却又转换了语气,表达了一种无奈与不能承受的情感状态。这可能是由于相思之情过于强烈,以至于无法承受,这种痛苦与渴望交织在一起。
随后的“别来又见秋萧索。恨无由、将余风月,伴君云鹤。”几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相伴的遗憾。在这里,“秋萧索”构建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情境,而“将余风月,伴君云鹤”则是诗人希望能够与所爱之人共享天地间的美好。
在最后几句中,“想见登山临水处,醉把茱萸槃礴。唱白雪、阳春新作。”诗人的情感似乎得到了释放。这里的“登山临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而“醉把茱萸槃礴”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灵魂的寄托。“唱白雪、阳春新作”则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之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
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
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
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
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
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