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饯平洲僧》
《饯平洲僧》全文
宋 / 徐集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天地一身閒,袈裟裹乱山。

听经离竺寺,结制去云间。

包重悬诗稿,藤枯带藓斑。

西风落梧叶,应又向西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ànpíngzhōusēng
sòng / sūn

tiānshēnxiánjiāshāguǒluànshān

tīngjīngzhújiézhìyúnjiān

bāozhòngxuánshī稿gǎo
téngdàixiǎnbān

西fēngluòyìngyòuxiàng西hái

注释
天地:广阔的空间和大地。
一身閒:身心自由无拘束。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
乱山:杂乱的山峦。
听经:聆听佛法。
竺寺:印度的佛教寺庙(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寺庙)。
结制:出家修行。
云间:高远的天空或隐喻修行的高境界。
诗稿:写有诗歌的手稿。
藤枯:藤蔓枯萎。
藓斑:苔藓的痕迹。
西风:秋风。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向西还:朝着西方(可能象征着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翻译
我身处天地之间,一身自在,身穿袈裟漫步在乱山之中。
在离开竺寺聆听佛法时,我决定前往云间修行。
背着沉重的书稿,藤蔓已干枯,上面布满苔藓斑点。
秋风吹落梧桐叶,我想这西风又将我送往西方的修行之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游历山水的场景。"天地一身閒",开篇即展现出僧人的超然心境,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心境闲适。"袈裟裹乱山",形象地描绘了僧人披着袈裟行走在山野之间,禅意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听经离竺寺,结制去云间",写僧人离开寺庙,专心聆听佛法,然后踏上云游之路,表现出其对佛教修行的执着和追求。"包重悬诗稿",暗示他带着诗书,不仅追求精神的解脱,也保留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藤枯带藓斑"进一步描绘环境的荒凉与僧人的坚韧,藤蔓枯萎,却仍有藓苔点缀,象征僧人虽身处艰苦,但内心世界丰富而深沉。最后两句"西风落梧叶,应又向西还",以季节更迭和梧叶飘零,寓言僧人将随着西风继续他的旅程,最终可能还会回归,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独行山水、追求佛法的孤寂与坚定,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浓厚的禅意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徐集孙
朝代:宋

徐集孙,字义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不枉微官客日边”),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徐集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秋怀十二首·其七

六代三吴业已荒,英雄遗恨水茫茫。

试量秋与愁多少,始信年随鬓短长。

江上野凫争得食,山中丛桂早含霜。

长门本为黄金赋,赋就《长门》却自伤。

(0)

四月五日微雨免朝与李太史世贤步出皇城门喜而有作

轻阴小雨夜连晨,中使传呼散紫宸。

天气薰蒸疑作暑,风光回转欲留春。

班分辇道花迎佩,仗出宫墙柳映人。

独喜联镳归去早,六街消尽马蹄尘。

(0)

夜坐闻砧

何处疏砧隔短墙,东邻有妇捣衣裳。

风林落叶秋声动,露草鸣蛩夜气凉。

久别官寮忘馆阁,每从儿子话家乡。

强扶筇竹归深院,半壁残灯独上床。

(0)

感宜兴善权寺寥落

有客新寻古洞回,国山无处问茶杯。

僧烦籍役兼徒去,虎熟禅堂引子来。

雨烂竹菇春委顿,风惊松箨夜摧颓。

未应灵胜随人往,碧殿犹存火篆雷。

(0)

从军行

远逐胡兵浃夜行,平明深雪陷龙城。

重围三日无炊黍,犹突龙骓溃虏营。

(0)

题画·其二

季冬雪重积,十日奇寒冱。

啁啾阒不闻,葱茜失其故。

客子欲何归,中林犹独步。

幸有苍苍松,为辨去来路。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