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付不了,东行相讨。大乘气遥,少林春早。
九年面壁,求人而急。三拜髓传,得嗣而贤。
芦华明月夜船转,水远天低秋色连。
西付不了,东行相讨。大乘气遥,少林春早。
九年面壁,求人而急。三拜髓传,得嗣而贤。
芦华明月夜船转,水远天低秋色连。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对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禅师的画像所作的赞歌。诗人以富有象征和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达摩的形象和事迹。
"西付不了,东行相讨",暗示达摩从西方取经而来,带着佛法寻求东方的共鸣与传承,体现了他的宏图大志和不懈追求。
"大乘气遥,少林春早",将达摩创立少林寺并传播大乘佛教的精神比作春天的到来,象征佛法如春风般温暖,影响深远。
"九年面壁,求人而急",描述达摩在九年中专心苦修,迫切地寻找佛法真谛,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决心。
"三拜髓传,得嗣而贤",言及达摩传授佛法的重要时刻,通过三次礼拜,将精髓传授给后人,奠定了禅宗的根基,且强调了接续者的贤德。
"芦华明月夜船转,水远天低秋色连",以自然景象烘托出达摩形象的神圣与深远,明月映照下的芦花舟行,仿佛时间流转,寓意佛法流传千古,如秋水长天,绵延不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赞扬了达摩禅师的智慧、毅力和对佛法的贡献,展现了禅宗初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遍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一月春寒缩牛马,束桂薪刍不当价。
去年霜早谷蕃熟,雨烂秧青无日晒。
深山处处人夷齐,锄荒饭蕨填朝饥。
干戈满地此乐土,不谓乃有凶荒时。
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为命牛亦冻。
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
山工日斲器,殊匪事樵牧。
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食具与果具,待宾良有勖。
亦将茶具并,饱啜时出俗。
公何都赠予,金多不入目。
我家固宜之,瓦碗居漏屋。
得此尤称穷,客来无不足。
唯应赤脚婢,收拾怨常酷。
夏席堆青齑,冬盘饤旨蓄。
竟无粱肉馔,甚愧萧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