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忆读书处,清钟识慧因。
閒僧皈贝叶,薄宦愧霜筠。
水木通禅理,人天有静春。
洒然尘劫外,印合宰官身。
寺忆读书处,清钟识慧因。
閒僧皈贝叶,薄宦愧霜筠。
水木通禅理,人天有静春。
洒然尘劫外,印合宰官身。
这首诗名为《怀归(其十一)》,作者申佳允是明代诗人。诗中表达了对寺庙读书旧地的怀念,以及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为官生涯的淡淡感慨。"清钟识慧因"描绘了寺庙钟声中的智慧与宁静,"閒僧皈贝叶"则体现了僧人的超脱与禅意。"薄宦愧霜筠"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官职微薄的自谦,以及对高洁品格如霜竹的仰慕。"水木通禅理,人天有静春"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宗自然与和谐的领悟,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春天般的宁静。最后两句"洒然尘劫外,印合宰官身"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即使身为官员,也希望能保持一份清静无尘的心境。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怀旧诗篇。
去年当此夕,步屟过子庐。
候门肃以入,列坐情怡愉。
是时群从集,灯火荧前除。
儿童绕我戏,捋髭牵衣裾。
流光如转烛,景物与时俱。
痛子竟长往,浮云变须臾。
弟兄我七人,强半归丘墟。
存者与子三,何堪返黄垆。
在原爱由性,抚时感如初。
百年洵难料,一岁行看徂。
强壮子已矣,我衰当何如?
喧者勿喧,歌者勿歌。呜呼我哀,我哀奈何?
父知儿寒,母知儿饥。我无父母,饥寒谁知?
亲在忆亲,亲没恋坟。魂断难复,草荒更新。
夜坐秉烛,兄右弟左。同为孤儿,哀哉生我!
抱女置膝,忍涕中悲。儿亦无母,我怀痛之。
烛短夜寒,予心之酸。男儿低头,顾影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