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云无意复为霖,早向中天结冥阴。
去昼尚馀三宿恋,济时真负百年心。
孙登不作苏门啸,诸葛聊为梁甫吟。
若问先生何处住,湖光渺渺树深深。
懒云无意复为霖,早向中天结冥阴。
去昼尚馀三宿恋,济时真负百年心。
孙登不作苏门啸,诸葛聊为梁甫吟。
若问先生何处住,湖光渺渺树深深。
这首诗《偶成》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联“懒云无意复为霖,早向中天结冥阴”,以“懒云”自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不愿卷入世俗纷争,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云本无心,却因外界环境而化为霖雨,此处诗人借云之无意,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同时,“早向中天结冥阴”则暗示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与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颔联“去昼尚馀三宿恋,济时真负百年心”,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他虽渴望逃离白日的喧嚣,但心中仍存留着对时光流逝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待。然而,“济时真负百年心”一句,又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在世事中有所作为的遗憾与自责。
颈联“孙登不作苏门啸,诸葛聊为梁甫吟”,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历史上的两位隐士——孙登与诸葛亮。孙登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以其高洁的品行和超然的态度著称;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闻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既向往孙登般的超脱,又渴望像诸葛亮那样有所作为的复杂情感。
尾联“若问先生何处住,湖光渺渺树深深”,以问句结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诗人并未直接回答自己的居所,而是以湖光树影的景象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深邃,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秦川周子衣冠胄,家世相传几百年。
青草一庭香满屋,白岩万古势连天。
读书空谷人如玉,唤渡长江月在船。
梦寄短檠疏雨外,诗成石涧古梅边。
忽惊紫气排云入,共喜清宵听雪眠。
归去故人应问我,为言荒落尚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