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思髭催白,交驰耳困黄。
欣欣贪得侣,落落异殊乡。
顾欲穷余短,安能敌众长。
蒹葭倚玉树,华衮照庞凉。
苦思髭催白,交驰耳困黄。
欣欣贪得侣,落落异殊乡。
顾欲穷余短,安能敌众长。
蒹葭倚玉树,华衮照庞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他以"黄字韵"的形式创作,展现了诗人在思考和应对学术挑战时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因苦思而胡须渐白,耳朵因频繁交流而略显疲惫,表达了对知识探索的专注与执着。他欣喜于能与志同道合者结伴学习,但又感叹身处异乡,面对众多学识渊博的人,自感才疏学浅。
"顾欲穷余短,安能敌众长"一句,诗人自谦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还有限,难以与他人相比。接下来的"蒹葭倚玉树,华衮照庞凉"则以自然景象比喻,将自己比作芦苇般微小,而那些学识如玉树般高大的人则如同华丽的礼服映照在自己身上,既表达了敬仰之情,也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在学术道路上的自我认知和谦逊态度,体现了宋代理学士人的精神风貌。
高阁清吟寄远公,四时云月一篇中。
今来借问独何处,日暮槿花零落风。
家承晋太傅,身慕鲁诸生。
又见一帆去,共愁千里程。
沙平古树迥,潮满晓江晴。
从此幽深去,无妨隐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