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令尹著能声,三载弦歌似武城。
千里稽勋来吏部,一朝复任出神京。
甘棠满院舆人颂,官柳盈堤属吏迎。
归到黄堂公事简,清风重听宓琴鸣。
谷城令尹著能声,三载弦歌似武城。
千里稽勋来吏部,一朝复任出神京。
甘棠满院舆人颂,官柳盈堤属吏迎。
归到黄堂公事简,清风重听宓琴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杜思道的官员在谷城任职三年的政绩与离任时的情景。首句“谷城令尹著能声”点明了杜思道在谷城的卓越表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接着,“三载弦歌似武城”以比喻手法,将杜思道的治理比作古代教育家孔子在武城的教化,暗示其治下的和谐与教化之功。
“千里稽勋来吏部,一朝复任出神京”两句,描述了杜思道因政绩卓著而被上级部门关注,最终得到晋升的机会,离开谷城前往京城任职。这里通过“千里”和“一朝”的对比,突出了其升迁速度之快,以及朝廷对其能力的高度认可。
“甘棠满院舆人颂,官柳盈堤属吏迎”则展现了杜思道离任时的盛况。甘棠树下聚集了民众的颂扬之声,官道两旁柳树成荫,迎接他的则是下属官员的热情。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杜思道深受爱戴和尊敬的形象,以及他离任时的感人场景。
最后,“归到黄堂公事简,清风重听宓琴鸣”表达了杜思道回到京城后,公务相对轻松,可以享受清静的生活,同时暗含着他对音乐(宓琴鸣)的爱好,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杜思道为官期间的政绩、离任时的场景以及归京后的宁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远山出烟媚平绿,柳角閒鸥试春浴。
水廊十二通委宛,下有红鳞三十六。
美人手持珊瑚竿,明月作饵珠光寒。
不钓名利钓万古,君形无役神故全。
谓因遗世托幽郁,高文久与台星悬。
蓬瀛天际玉昆贵,弟在琅环亦散仙。
往岁夏五每望雨,今岁夏五乃望晴。
所望虽殊愁则一,无非切切缘耕氓。
谚云麦收三月雨,十年鲜遇喜有徵。
黍高稻下亦齐种,青葱一律弥郊坰。
迩来滞霖忽时作,骤看行潦满谷坑。
芒种时过麦宜晒,雨多结穗虞回青。
如已登盘不能食,更令饥者难为情。
造物好生不如此,岂其吾意有满盈。
怕听檐前淅沥声,斋居怵惕心靡宁。
刘褒北风如可借,为吾驱彼愁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