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似寻芳娇困。不是弓弯拍衮。
无物倚春慵,三寸袜痕新紧。羞褪。羞褪。
忽忽心情未稳。
比似寻芳娇困。不是弓弯拍衮。
无物倚春慵,三寸袜痕新紧。羞褪。羞褪。
忽忽心情未稳。
这首词作是宋末元初时期著名词人刘辰翁所创作的《如梦令·题四美人画》。从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女性美的独特描绘和深切的情感体验。
"比似寻芳娇困",开篇便以柔美的语言描绘出一位佳人的形象,她仿佛是在春天里寻找花香而略显疲惫。"不是弓弯拍衮",这里的“弓”指的是月牙儿般的眉型,而“衮”则是古代士大夫穿着的一种正装,这两者都是当时审美中极具特色的元素,作者通过否定来突出这位佳人的独特之处。
"无物倚春慵",表达了佳人在春日里悠闲自得的情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打扰她的清净心境。"三寸袜痕新紧"则描绘了一幅细腻的画面,佳人的脚上留有新袜的痕迹,这种小巧的细节不仅凸显了她精致的生活,还透露出一种隐秘的情感。
随后两次重复的“羞褪”,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份内敛而又微妙的情愫。这位佳人似乎在为自己的情感变化感到羞涩,而这种不易觉察的微表情,却是她魅力所在。
"忽忽心情未稳",词尾以一种飘渺、不定的情绪结束,这种感情的波动和不稳定,让人联想到画中的四美人的内心世界,或许她们也如同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情感一样,复杂而又难以捉摸。
刘辰翁通过对女性形象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情感变化的深入捕捉,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让后人在品味这首词时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学享受。
默默辞里闾,漫漫即长路。
长路渺何许,寂历秋江树。
江行日逾迈,虚觉晨昏度。
中坐愁暗生,欲遣不可去。
吁嗟风木哀,侧塞牛衣故。
失怙独何辜,不天谁与诉。
暧彼重泉下,幽阴永朝暮。
悄然孤怀深,遂矣沈忧痼。
众雏环我啼,顾之泪如注。
娇嗔不肯卧,欲怒未忍忤。
栖鸦起寒光,假寐旋自寤。
伤哉两大间,抚事若流寓。
芝城生弱息,命名托瑞草。
二龄湘上归,尚未离怀抱。
毁齿粗识书,古诫闻妇道。
束髻渐工绣,夙慧悟天巧。
颇喜性格温,足称善心窈。
静者理宜永,素谓必寿考。
岂料乔松根,反同朝菌夭。
问名成幻缘,离尘怜苦恼。
枉劳十八秋,辛勤为持保。
珠沈掌谁抚,泪落心似捣。
濒去恐母伤,廋言业债少。
无因或有因,此义岂能了。
曷慰两重慈,膝前念幽渺。
尤恐汝父知,天涯增愺恅。
呼芝芝不应,形消影同杳。
独坐一镫昏,霜乌起林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