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团团、一物大如杯,时复几何秋。
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
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
谁念南楼老子,倚西风尘满,心事悠悠。
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
叹年年、吹箫有约,又一番、鹤梦雪堂舟。
池上久,满身风露,还索衣裘。
看团团、一物大如杯,时复几何秋。
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
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
谁念南楼老子,倚西风尘满,心事悠悠。
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
叹年年、吹箫有约,又一番、鹤梦雪堂舟。
池上久,满身风露,还索衣裘。
这首词是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的《八声甘州·其二》和邓中甫中秋。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孤寂感受。
"看团团、一物大如杯" 这两句以一个大的酒杯作为比喻,表达时间流逝的速度和量度。"时复几何秋" 则是反问,强调了岁月匆匆,转眼又到秋天。
接下来的 "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描述了诗人从高处眺望天涯与海角之间的辽阔景象,感慨于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人物如同流水一般匆匆过客。
"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 中“霓裳”指的是古代仙人的衣裳,这里是诗人想象中的人物,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场景的怀念,但现实中却什么也留不下,只有无尽的忧愁。
"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 这两句则描写了当年与现在唯一相连的是那些树木,它们依旧散发着香气,充盈在华美的琼楼之中。这里的“琼楼”象征着一段美好的记忆。
"谁念南楼老子,倚西风尘满,心事悠悠" 诗人问道,有谁会想起那个站在南楼上的老者?他被西风吹拂,身上的尘土越积越多,内心的忧愁也随之增加。
"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画面:有位女子(班姬)将手中的东西藏在袖中,在那轮明亮的月光下稍作停留。
最后 "叹年年、吹箫有约,又一番、鹤梦雪堂舟" 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回忆起曾经与朋友们吹箫(一种古代乐器)的愉快时光,那些美好的约定和记忆,如今只能在梦中寻找,甚至是在雪地里浮现的舟船。
"池上久,满身风露,还索衣裘" 则是说诗人长时间站在池塘边上,沾染了许多风中的露水,不得不重新寻找衣服来遮挡身体。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的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久隐畏约无穷时,堂上击筑将何之。
君不见,秦人食马尚能报,何况平生国士知。
眼大心雄转漂泊,鸷鸟群中悲一鹗。
饿死居然好布衣,乾坤不悔填沟壑。
雄飞雌伏总平平,浮世何须识姓名。
寄语穷愁孟东野,新诗休作不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