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动静常一》
《动静常一》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古风

本自未常迷,何劳今日悟。

守住寂寞城,知君还错误。

从前诸圣人,元是凡夫做。

岂有别路岐,教人离忧苦。

祇者生死中,即是佛去处。

有人忽踏著,选甚净秽土。

一向不回头,唤之亦不顾。

千圣不奈何,何不省言语。

了却贪嗔痴,即是诸佛母。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探讨了人生与修行的真谛。诗人以“未常迷”开篇,暗示人们本性清明,无需刻意追求觉悟,强调了自然本性的存在。接着,“守住寂寞城,知君还错误”,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避免陷入自我认知的误区。

“从前诸圣人,元是凡夫做”,诗人在此指出,伟大的圣贤并非天生就与众不同,他们也是从平凡中成长起来的,强调了修行之路的普遍性和可能性。接下来,“岂有别路岐,教人离忧苦”,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目的在于摆脱烦恼和痛苦,找到内心的平静。

“祇者生死中,即是佛去处”,这一句揭示了佛法的奥义,即在生死轮回中寻找解脱之道,认为真正的佛性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诗人以“有人忽踏著,选甚净秽土”来比喻,说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能把握当下,都能达到清净或污秽之地,即达到心灵的净化。

最后,“一向不回头,唤之亦不顾”,警示人们不要固执于过去的错误,即使有人提醒也不应忽视。这反映了禅宗中“放下”的重要性,即放下对过去错误的执着,才能真正前进。诗人以“千圣不奈何,何不省言语”结束,意在强调即使是千圣之人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内心,只有自己愿意反省和改变,才能真正获得解脱。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通过自我觉察和放下,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俞子文南轩雨后

农畴已种圃畦青,高卧丘园自放情。

客少不嫌三径湿,年丰休叹一瓢清。

残莺喜向风前啭,病鹤犹能月下鸣。

千载令名如有得,莫愁轩冕老无成。

(0)

次韵子文抱病幽居之作二首·其二

好闲不复爱轻肥,病起神清与道宜。

药灶夜寒薪焰歇,书窗昼寂竹阴移。

坦怀莫学途穷哭,行己应无屋漏欺。

里巷游从须勉强,相逢犹记是童儿。

(0)

青龙江上偶书两绝呈无逸监镇·其一

潮满沟塍稻满田,暑天不雨自丰年。

海商有货官无扰,游子争来就一廛。

(0)

次韵蒲左丞游虎丘十首·其九

西溪风月宜真赏,东岭烟霞称苦吟。

他日黄扉勤论道,秋风一梦到山林。

(0)

次梅评事韵

瓶盂潇洒似禅家,任有籯金岂足誇。

自入醉乡头不白,新诗何用祝苍华。

(0)

句·其二

丹楼碧阁南徐馆,叠嶂排峰北固山。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