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入庐山归宗寺受天和尚戒答西堂角公见赠之作用韵》
《重入庐山归宗寺受天和尚戒答西堂角公见赠之作用韵》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钵饭馀香著一身,竹房宜贮客囊贫。

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

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踏入庐山归宗寺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对师友的深厚情谊。首句“钵饭馀香著一身”,以“钵饭”象征佛法生活的简朴与清净,余香则暗示着佛法的深远影响,使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佛法的熏陶。接着,“竹房宜贮客囊贫”一句,通过竹房的简陋与“客囊贫”的对比,展现了修行者不求物质富足,只求心灵纯净的生活态度。

“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两句,既是对自身修行的谦逊表达,也是对高僧大德的敬仰之情。诗人自知在诗文造诣上或许能超越一些前辈,但在修行道路上却深感自己的道行不及他人,体现了其虚怀若谷的品格。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描绘了归宗寺内自然与法相和谐共存的景象,石窦中泉水细流,金轮承托的日光映照在佛塔之上,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佛法智慧的隐喻。

最后,“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表达了诗人对归宗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同门师友的亲近感。即使多年未见,一见面便能感受到彼此间的深厚情谊,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了佛法中“缘起性空,无我无他”的深刻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切感悟和对师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过陈陶处士旧居

一室贮琴尊,诗皆大雅言。

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

远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

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

(0)

水边行

身著袈裟手杖藤,水边行止不妨僧。

禽栖日落犹孤立,隔浪秋山千万层。

(0)

日暮碧云合

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

重重不辨盖,沈沈乍如积。

林色黯疑暝,隙光俄已夕。

出岫且从龙,萦空宁触石。

馀辉澹瑶草,浮影凝绮席。

时景讵能留,几思轻尺璧。

(0)

病中二首·其二

私归人暂适,扶杖绕西林。

风急柳溪响,露寒莎径深。

一身仍白发,万虑只丹心。

此意无言处,高窗托素琴。

(0)

送张厚浙东谒丁常侍

凉露清蝉柳陌空,故人遥指浙江东。

青山有雪松当涧,碧落无云鹤出笼。

齐唱离歌愁晚月,独看征棹怨秋风。

定知洛下声名士,共说膺门得孔融。

(0)

斋中咏怀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

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