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养抽薪带湿烧,爆声还冀七弦调。
中郎才思都消歇,莫恨琴材爨下焦。
灶养抽薪带湿烧,爆声还冀七弦调。
中郎才思都消歇,莫恨琴材爨下焦。
这首诗以“爨材吟”为题,由清代诗人吴希鄂所作。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灶养抽薪带湿烧”,描绘了在潮湿环境中,人们依然坚持使用湿柴生火的情景,隐喻着即使在困难或不利的条件下,人们也应坚韧不拔地追求生活与理想。次句“爆声还冀七弦调”,通过爆竹的声音寄托了对和谐、美好的期待,如同希望琴弦能调和出美妙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个人精神世界的向往。
后两句“中郎才思都消歇,莫恨琴材爨下焦”,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了蔡邕(字中郎)的故事,蔡邕曾因琴材被火烧毁而痛心,但诗人在此处却劝慰道,不应因事物的暂时损失而感到遗憾,因为真正的智慧和才华不会因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消失。这不仅是对蔡邕故事的重新解读,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内心的智慧与才华始终是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玉树迷离破晓寒,临风朵朵雪中看。
君家正与高楼近,画角声多恐易残。
长河见天末,流云澹明昧。
园林入清旷,回峦暝奇概。
斜阳下平皋,归笛隐牛背。
晚出人负薪,夕飧畦刈菜。
炊烟村并起,船火鱼潜退。
远树巳乌啼,柴门况犬吠。
菰芦客未眠,兼葭人可在。
孤怀赏幽豁,登陟穷眄睐。
山川感今昔,风物嗟人代。
怃然发远想,长啸高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