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郗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郗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离去的思念之情。"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开篇便点出了家庭成员在官府任职的情况,而叔父则像是返回故乡一样,可能暗示叔父即将离开或已经离开。紧接着"王粲名虽重,郗超髯未长",提及了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表明尽管年轻的郗超尚未成熟,但已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抱负。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了离别时的感慨。夏口即是长江中游的一段,鸣桡(船桨声)和敛笏(收起帆篷)则表现出行程中的动态场景,这里的浔阳,常指代长江下游地区,也可能是叔父行将前往的地方。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在夜深人静时刻,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中庭的明月如同心中的一个方向,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性,以及对亲人未来旅途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屡见不鲜,体现了一种深沉的人文情怀。
洞原路冰山径微,二子日游过夜归。
岩宫割刻遍览读,马时跄跌泥在衣。
顷来烈风号季冬,雪霾不见五老峰。
苦心数子守寂寞,我病讲堂虚鼓钟。
二子此行真特奇,异时独往今可知。
虎吟狐啼且不惧,肯使杨朱泣路岐。
赫赫大明朝,皇皇启八叶。
谅闇在冲龄,忧勤缵洪业。
真心改革殊,屡睹祯祥协。
春王肇元载,万国咸臣妾。
端冕御兹辰,缥缈仙云接。
神飙翊紫盖,翔龙舞浩劫。
哲后畏天威,惕若春冰涉。
古编昭日星,有躅尚可蹑。
大哉五始义,允矣三阳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