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幢节驻羊家,几伴西楼坐月斜。
零落瑶华应不恨,绿阴青子在窗纱。
不将幢节驻羊家,几伴西楼坐月斜。
零落瑶华应不恨,绿阴青子在窗纱。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忆家园廿六首(其十五)绿萼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不将幢节驻羊家”暗示了诗人并未停留于平凡的生活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走过。“幢节”可能象征着官职或身份的标志,而“羊家”则可能是农耕人家,诗人没有将其羁绊于此,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风范。
次句“几伴西楼坐月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常常独自坐在西楼,欣赏着夜晚的月色,直到天边泛白。这种孤独而宁静的场景,透露出诗人对家园深深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后两句“零落瑶华应不恨,绿阴青子在窗纱”转而写到绿萼梅,它虽然凋零,但并不因此感到遗憾,因为它的果实——青子依然在窗纱后生机盎然。这里,“瑶华”指梅花,诗人借梅花的凋零与果实的留存,表达了对家园记忆中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转中永恒生命力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外的生活状态和对家园绿萼梅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寓情于景,意境深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