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尚钦臣赴阳春令》
《送尚钦臣赴阳春令》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两度栽花春日深,儒生经术济时心。

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

琴拂金徽原有调,僧怀茅屋动孤吟。

习家池馆嫌多事,案牍閒应对石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官员赴任的情景,充满了对官员品德与才能的赞誉,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期待。首联“两度栽花春日深,儒生经术济时心”以春日栽花为喻,象征着官员在春天时节赴任,如同儒生通过学习经典来济世安民,表达了对官员以学问济世的期许。

颔联“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则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员才能的珍视。乱离之世,百姓生活困苦,值得怜悯;而能够兼具才华与风骨的官员,更是难得。

颈联“琴拂金徽原有调,僧怀茅屋动孤吟”运用了音乐和僧人的隐居生活作为比喻,暗示官员虽身处官场,但内心应保持高洁,如同琴声悠扬,即使在简陋的僧舍中也能吟出孤独却深沉的诗句,寓意官员即便在官场上,也应保持个人的品格和独立思考。

尾联“习家池馆嫌多事,案牍闲应对石林”则以习家池馆的繁忙与石林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官员在繁忙政务之余,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官员应像石林一样,无论外界如何喧嚣,都能坚守本心,不被世俗所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员个人品质、才能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期待,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望狄梁公祠

崇祠香火傍穹林,想像生容一正衿。

猛虎尚驯良吏手,牝鸡能拂老臣心。

孤云渺渺回天末,短日悠悠及岁阴。

古道荒榛知不远,瓣香他日敬来寻。

(0)

灵谷寺与汪庶子平江伯司马侍御王给事严正学联句·其一

翠盖亭亭立万松,宝坊遥倚白云峰。

元戎肯结新诗社,词客能谈旧讲宗。

分供泉香思瀹茗,隔林风定忽闻钟。

胜游总是文章彦,千古兰亭可继踪。

(0)

司言仪宾邀赏莲不赴·其二

雨馀凉思绕芳丛,行令还应折翠筒。

胜赏未容多客预,一枝原号状元红。

(0)

次韵原博谕德

抱病经旬未入朝,斋居秋思转寥寥。

坐怜白日绳难击,起望青山手可招。

梦绕川原疑脱骑,瘦便风露爱闻蜩。

诗坛故事谁先续,倚席长惭郢上谣。

(0)

华处士哀挽

锡山华名宗,系出齐孝子。

居今八百年,代代享蕃祉。

云礽森玉立,有美时葺翁。

三郎如鼎足,挺挺多父风。

就中承事君,人物更娟好。

起家方有闻,捐馆一何蚤。

平生干蛊意,永夕吾伊声。

里人感利济,塾师惊老成。

朅来丁岁荒,大发囷中米。

诏与冠服荣,身抗令丞礼。

君心非乐此,所乐在书巢。

史评著北宋,遗稿存东郊。

临风嗟若人,曾不跻下寿。

所期到松筠,何意等蒲柳。

虽遗白头父,剩有青年孙。

勉哉光世谱,坐待高君门。

矗矗延祥山,山前下新兆。

中刻太史铭,何如蔡邕表。

(0)

送都水姚懋明主事改任南京仪制

曾向青源识俊髦,恩除重下为均劳。

留都官爱新仪部,驿路人迎旧水曹。

千里长安随日近,万年钟阜入云高。

宦情乡思谁兼得,莫惜离亭尽浊醪。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