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拟留题护碧纱,寺僧传迓李邕车。
苍茫怀古归诗卷,老大悲秋对菊花。
断壑有云多挟雨,废陵无树不啼鸦。
登临惯作伤心语,万里愁空掩月华。
正拟留题护碧纱,寺僧传迓李邕车。
苍茫怀古归诗卷,老大悲秋对菊花。
断壑有云多挟雨,废陵无树不啼鸦。
登临惯作伤心语,万里愁空掩月华。
这首清代诗人夏宗沂的《九日过圆觉庵值蓼洲叔出示登高诗次韵》描绘了诗人秋日游历圆觉庵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首句“正拟留题护碧纱”表达了诗人欲题诗于壁的兴致,但被寺僧告知李邕来访,打断了他的雅兴。接着,“苍茫怀古归诗卷”流露出诗人面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老大悲秋对菊花”一句,借秋日菊花的凋零象征着自己的老大之年,暗含人生迟暮的哀愁。接下来,“断壑有云多挟雨,废陵无树不啼鸦”通过描绘荒凉的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思。
最后,“登临惯作伤心语,万里愁空掩月华”直抒胸臆,诗人习惯于在登高之际抒发愁绪,而这份万里之外的愁绪只能在月光下默默掩藏。整首诗以秋日登高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怀和人生感慨。
丈人昔卧芙蓉溪,蓉溪宛在涪江西。
一水萦纡带茅屋,千花烂漫明沙堤。
清秋落景森萧爽,天远沧洲惬心赏。
霏霞袅雾时明灭,白鸥翠鸟长来往。
此时吾亦爱吾庐,隐几青山独著书。
霄汉一朝通禁阙,烟霞万里隔樵渔。
君不见太公钓罢渭川閒,安石东山去不还。
英雄事业与时会,栖栖岂在溪山间。
云阁峥嵘傍紫微,尚书侍从生光辉。
伫看北斗调元气,未许秋风拂素衣。
匹马滚尘谁所写,天水王孙最文雅。
王孙系宋不系唐,那识唐人与唐马。
左辅白沙白于雪,四十万头名各别。
厩中此马帝常骑,一色紫霞名叱拨。
奚官似隶王毛仲,左手执刷右持鞚。
沙平草暖不被鞍,刍豆饱来筋力纵。
翻身倒竖踣铁蹄,雾尾风騣乱不齐。
元是滇池赤龙种,犹思跃浪涌春泥。
太平无事征战少,青丝络头可终老。
不似交河赴敌时,夜蹴层冰僵欲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