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雷雨过前峰,忽见浮图在眼中。
最喜江城增胜槩,却愁山鬼妒成功。
白云影护无声瀑,碧海光摇不霁虹。
东望怡亭西剑井,路人传谶定应同。
夜闻雷雨过前峰,忽见浮图在眼中。
最喜江城增胜槩,却愁山鬼妒成功。
白云影护无声瀑,碧海光摇不霁虹。
东望怡亭西剑井,路人传谶定应同。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雷雨过后,诗人所见之景的壮丽与神秘。首句“夜闻雷雨过前峰”以动态的雷雨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充满变化的氛围。接着,“忽见浮图在眼中”,描述了雷雨过后,远处佛塔突然映入眼帘的惊喜与震撼。
“最喜江城增胜槩,却愁山鬼妒成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可能破坏这种和谐的担忧。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江城的美景比作是增加的胜景,而“山鬼”则象征着可能破坏这种美景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珍视。
“白云影护无声瀑,碧海光摇不霁虹”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白云轻轻遮掩着瀑布,使得瀑布的声音变得柔和而神秘;而碧海的光芒在雨后依然闪烁,但没有彩虹出现,增添了几分遗憾与期待。
最后,“东望怡亭西剑井,路人传谶定应同”则通过具体的地点和传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诗人向东望去,看到了怡亭和西边的剑井,这些地方似乎承载着某种传说或故事,引发了读者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和谐环境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可能遭受破坏的忧虑。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晚花红小勒。疏帘风懒,嫩香吹湿。
爱玩余芳,偏教闲愁侵夕。
薄醉愔愔默坐,看细雨、袅寒窗隙。云水隔。
鹃声底处,更添寥寂。
回首去岁离悰,记病里沉吟,迟留芳迹。
几度萦心,蚕思丝丝抽积。
准拟酬春有句,奈消减、赋怀徐笔。灯影侧。
依稀旧痕留得。
梦红窗,思翠水,相忆情何底。
此恨谁知,只有青灯耳。
无端偶寄诗篇,殷勤传雁,却怕损、秋人清泪。
天寒矣。遥想吟倦妆残,新筠映窗倚。
相识疑曾,愁立晚风里。
也应念我怜君,高楼尽日,长照眼、碧云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