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迹寄沧洲,浮云无去留。
大山招楚些,小海傍吴讴。
相值谁非我,欲归春复秋。
西风葛溪路,衣袖晚飕飕。
孤迹寄沧洲,浮云无去留。
大山招楚些,小海傍吴讴。
相值谁非我,欲归春复秋。
西风葛溪路,衣袖晚飕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处荒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境。"孤迹寄沧洲,浮云无去留",诗人以孤独的行迹寄寓在广阔的海边,如同浮云般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归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接着,“大山招楚些,小海傍吴讴”两句,运用了典故,大山召唤着楚地的魂魄,小海依傍着吴地的歌声,既展现了地理上的广阔,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诗人内心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与追思。
“相值谁非我,欲归春复秋”,诗人感慨于世间的相遇,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如同自己一样。他渴望回归,但又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春天过去是秋天,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回归的期待。
最后,“西风葛溪路,衣袖晚飕飕”,西风吹过葛溪的道路,衣袖在傍晚时分被寒风吹得瑟瑟作响,这一景象既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象征着人生的冷暖与变迁,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历史、时间和回归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鲜鲜秋菊花,粲粲黄金钱。
采掇时苦晚,弃遗情所怜。
道人教为枕,示可以延年。
早昧摄生术,恐为多病缠。
又从省俗事,视听苦不便。
往往发昏愦,未知所除蠲。
但使寐无觉,不谓药可痊。
今者诚有遇,秘之慎其传。
愈风得难老,高卧齐古贤。
作诗叙终始,物薄戒轻捐。
自古皆有死,岂惟直如弦。
鲁公既中夭,狂寇不独延。
兹寺数经乱,丛林废为烟。
若人昔所居,故老广其传。
直气触白日,沈忧凌青天。
悠悠穹壤间,肯与蛛蚁捐。
事往理冥漠,悲来涕潺湲。
作诗识其处,尚想音容全。